四十载匠心筑乡愁
一方斗拱承千年,半寸榫卯见乾坤。在市郊东岳山脚下,国家级非遗固原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振仁埋首木作四十余载,以径寸之木传古建神韵。从微缩模型到古宅修缮,从师徒相授到创新传承,这位六旬匠人用刻刀刻下时光,用匠心守护文脉,在黄土地上续写着传统建筑的诗篇。
马振仁(右)将技艺传承给儿子马健后,马健开发的3D建模系统,让传统技艺迈进数字时代。
从1982年拜师学艺开始,马振仁便痴迷于古建筑的“筋骨密码”。大木作讲究“柱不过寸,枋不差厘”,他至今记得师傅传授的秘诀:“方五斜七不用算,周三径一记心间”。2017年,当他的“固原古建筑”系列作品斩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时,被评审专家惊叹为“凝固在木头里的数学,流动在榫卯间的诗歌”。
在非遗传承人中,常能听到两种声音:有人困守技艺却难抵时代洪流,有人追逐市场却丢了手艺本真。“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但传统是永远的指南针。”马振仁这样解释他这些年走过的路。初见马振仁是在大原古建筑技艺传承基地,他握着一把祖传的鲁班尺丈量斗拱模型。再次见他时,是在大原古建非遗就业工坊里,他手拿智能手机与客商敲定文创订单。这两个颇具象征意味的画面,恰似他四十载传承路的注脚:一脚深扎传统沃土,一脚迈进市场浪潮,在看似对立的平衡中走出了一条传承之路。
相关新闻
-
“科普小达人”展风采 固原市科技馆开展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大赛
[2025-07-31] -
我市举办“青思享·青廉说”年轻干部理论宣讲比赛
[2025-07-30] -
“六盘星火 创意新程”数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大学举行
[2025-07-28] -
欧家洼的红梅杏
[2025-07-24] -
书香为伴|《活 过》
[2025-07-18] -
讲述|我的南门菜市场
[2025-07-18] -
《泥潭》——“将生活淬炼成传奇”
[2025-07-11] -
南寺巷社区暑期公益课堂走进固原博物馆
[2025-07-10] -
人物丨宋彩红:从钢笔淡彩到葫芦生花
[2025-07-09] -
书香为伴 | 《文明之旅》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