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 一本32年的好书
这是2024年5月18日晚间,我与王庆同教授在微信上的交流——
我:您当年的《新闻写作基础二十讲》,您存有全文的电脑文件吗?如有发我一份吧。
王老师:我找一下。
我:当年我在《固原报》当编辑,还在报上连载过,许多通讯员剪下,收集起来学习。
王老师:找了,没有。
我:好的。
王老师:共190页,我分几次拍照给你,如何或把二十讲标题拍照。
我:不用拍了。也不着急用。以后也许能找到一本(从熟悉的人手中收藏中找)。
王老师:我只剩两本,不能寄你了。
我:您留着宝贝。我可以找找。
接着,我从手机上搜孔夫子旧书网,信息中看到,《新闻写作基础二十讲》居然在山东淄博的一个旧书店有售,仅一本。
我很激动,就给王老师又发微信:我居然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到一本(八成新,在山东淄博的一个旧书店里,仅一本),很快会寄给我。
王老师:哦!
我:太神奇了!寻找必找到。全国仅一本,让我买上了。
王老师:那是增订本,增加了采访。
……
《新闻写作基础二十讲》,王庆同著,1992年8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1月第三次印刷,共发行24151册。书稿出版前是作为我所在的首届宁夏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教材使用的,当时王庆同老师备的课,他用蜡版刻印成册。该书正式出版时,甘惜分教授作了序言。出版后大受欢迎,特别是宁夏各地的通讯员队伍,他们中有人三十年后还在回忆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我曾在朋友圈看到过刘国君、张树荣对这本书的赞誉和怀念。
我要给大学学生备新闻专题写作课,虽然现在有太多的好教材、太多的参考书,但我想起了四十年前王庆同老师给我们讲授的,以及油印的教材。油印教材和《新闻写作基础二十讲》我都丢失了。可是,今天,这本《新闻写作基础二十讲》穿越了大半个中国,终于放在我的手中。我轻轻抚摸着这本书,看到封面、内页中还有多处用胶带粘贴,内页有多处用蓝笔画线标出的重点,书中夹有一张空白发票,盖有淄博科技报编辑部公章,那么这本书应该就是这家新闻单位的藏书。
谷川俊太郎有一首诗:活着,所谓现在活着/是鸟儿展翅/是海涛汹涌/是蜗牛爬行/是人在相爱/是你的手温/是生命……
一本32年的书,书上有人的温度,有时间的印痕,有文字的力量……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 “日电”传美好,映像伴人生
“日电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日本电气”或“日电”或“NEC”,是一家跨国信息技术公司,总部位于日本东京港区。
1988年宁夏成立三十周年大庆,从中央民委争取到2000台“日电”牌18寸彩色电视机指标,用于慰问全区公职人员,每台2600元,需个人拿钱购买。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这个指标比较奢侈(日电是原装,比日立、东芝等便宜几百元)。
当时宁夏500多万人口,谁是2000台“日电”的拥有者呢?2024年年初一次小聚,交谈中确定,我与周崇华先生就是这两千分之二。
周和我都是1979年高中毕业,好不容易在1983年高考中第,他从中宁考到西北政法大学,我从固原考入宁夏大学。1987年大学毕业,周分配到宁夏日报社,我分配到固原日报社。1988年9月,诗与远方般的工作与梦想中,突然都拥有了“日电”的指标。当时,他是在灵武县担任宁夏日报社驻站记者,因工作表现好,县委书记把一台“日电”指标赠予他;我是在固原日报社三四十人的抓阄中,幸运地抓上了唯一的指标。周和未婚妻带着“日电”的指标,回家向父母要钱,要到了。我和未婚妻带着“日电”的指标,回家向父母要钱,没有,就向邻居借,借到了。我和周成家后,数年间,“日电”在客厅里放光映亮,小家每晚都因丰富的收看而获得更多资讯。我儿子和周的儿子都是1989年出生,“日电”让他们睁眼看世界,并且陪伴他们成长。
小聚言谈中,“日电”唤起了我和周崇华先生的共同记忆,当然也令我们内心澎湃,争相讲一些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些花儿”。在场的年轻同仁,未必完全理解我们的激情与美好,但他们眼里放光,频频向我和周敬酒。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光里,在那个两千分之二的获得里,我和周先生就是奋斗者和幸运者。如今,我和周结束了36年的各自工作职责(他1996年从宁夏日报社调入法制日报社宁夏记者站,后又调到高院。我1992年从固原日报社调入宁夏日报社。我们在宁夏日报社有四年多交集,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在开启退休状态之际,说起当年共同的“日电”故事,我们都激情满怀。是的,此般溢于言表,是初心,也是征程,更是接续。一个“日电”的故事就有这样的感动与感染,这就是生命高质量的体现。
感谢在场的倾听者。我们约定了,有机会再听“日电”的续集。小小聚会,如此美好,让我们不得不期待下集再来分享。“日电”真来电,这是最美好的银川一夜!
● 寻访小记
2001年3月初,我去广东潮州开会,途经珠海时,与12岁的儿子入住口岸附近的拱北宾馆。这个宾馆像别墅群一样,窗外不远处就是大海,听得见浪打浪的声音;再远处就是澳门,望得见小轿车在道路上穿梭。
这次行程中,儿子总喜欢数宾馆大堂高处招牌上有几颗星。在珠海住的这个拱北宾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然是三星级,但是儿子依旧十分高兴。
珠海一夜后,吃过早餐,遂到九洲港乘游艇前往深圳。大海风平浪静,游艇上电视里放的是憨豆大叔,儿子盯着看,全程大笑。
最近我到珠海,在烈日炎炎下,背着行李包,想找到20多年前我和儿子住过的拱北宾馆。挥汗如雨中,居然找到了,高楼大厦下,曾经住过的别墅,斑驳陆离,显得不够协调。心中不免激起了时光的浪花,于是咔咔咔拍了几张照片,把该宾馆的门头和楼幢发给儿子看。儿子很快回复了一句:“这宾馆看起来已经倒闭了啊!”
是的,不要说20多年,就是10年,甚至3年,也会发生不少事情,但留存在心间的美好,却永远不会“倒闭”!(作者: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