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宋彩红:从钢笔淡彩到葫芦生花
7月7日,初见宋彩红,她正俯身桌前,轻捻烙笔,笔尖在葫芦圆润的曲面上绘图,不一会,一朵朵墨色牡丹在葫芦上初现。对于宋彩红来说,这并不是普通的葫芦,而是承载着传统艺术新生的独特画布。
宋彩红的艺术之路始于20多年前。1999年从美术专业毕业后,她并未满足于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法,开始摸索新的绘画风格。在无数个日夜的摸索中,她融合钢笔画骨力与淡彩韵味的独特画风,开始创作钢笔淡彩画。然而,这类作品起初并不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常被简单归类为“素描”,在各类展览与比赛中难以突围。
“那几年,我总要不断解释,钢笔淡彩画不只是素描,它有线条也有色彩。”回忆最初接触钢笔淡彩画的困境,宋彩红语气平静却透着不甘。不被受众所接纳的处境并未浇灭她的热忱,反而催生出更深的艺术自觉。“行不通就另辟蹊径。”宋彩红笑着说。2016年,她将目光投向国画与水彩画,以惊人的学习力与悟性,边研习边实践,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区内外参展中屡获嘉奖,她的天赋与勤奋终于赢得了回响。
今年4月,同事递来的一个葫芦,不经意间为宋彩红打开了另一扇艺术之门。“之前没有画过,我就在网上学习,购买工具。”宋彩红指着桌上的各种绘画工具介绍道。等到工具齐全以后,她便开始绘画。“有种很奇妙的触感,因为葫芦是圆的,所以每一笔的弧度都需要格外用心,平常的画笔画上去会褪色,所以需要烙。”她这样描述初次尝试的感受。起稿、烙画、涂色,一个个葫芦在她的烙笔下成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载体,或绘山水清韵,或描花鸟灵秀,或题古典人物。短短两个月,100多个承载着传统文化意象与当代审美意趣的彩绘葫芦悄然诞生。《西游记》《竹报平安》《富贵图》《花开富贵》……一个个彩绘葫芦整齐排列在桌上。
“我比较热爱传统文化,觉得要坚持创作才能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宋彩红说出了她持续摸索的初心。这份热爱不仅驱动她个人在钢笔淡彩画、国画、水彩画、彩绘葫芦等多个领域不断精进,更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她的课堂。作为西吉县职业中学的美术教师,她从不吝于将技艺倾囊相授。在学生们眼中,宋老师总能把复杂的技艺讲得清晰又生动,她的课堂总是格外“热闹”。“有些学生的绘画作品很有创意,非常优秀。”谈起学生的成长,宋彩红边说边用手机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前不久,很多人想让她画水彩画牡丹,她便在家里铺满画纸,一幅一幅不断地练习。从不被理解的钢笔淡彩画到现在备受青睐的彩绘葫芦,宋彩红一直坚持探索与突破,在方寸之间让古老传统焕然一新。如今,宋彩红的生活在画笔的流转间愈发丰富,一边是水彩在纸面晕染开的诗意,一边是笔墨在葫芦上凝固住的风华。她利用不同材质与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地诠释着何为守正创新,正如她笔下的彩绘葫芦一样,焕发出全新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记者:高娟莉)
相关新闻
-
人物丨宋彩红:从钢笔淡彩到葫芦生花
[2025-07-09] -
书香为伴 | 《文明之旅》
[2025-07-04] -
一只萨珊玻璃碗的千年漂流记
[2025-07-04] -
鎏金银壶:一眼千年,海伦的眼泪滴落固原
[2025-07-03] -
人物 | 热爱为笔绘人生
[2025-07-03] -
红色“圈粉” 绿色“增流”
[2025-07-03] -
“传承的密码”专题讲座在我市开讲
[2025-06-27] -
我市举办禁毒文艺汇演唱响“绿色无毒”主旋律
[2025-06-27] -
萧关艺苑丨山水谧境里的心灵归所—— 张哲“格物抒怀”风景油画的深情
[2025-06-18] -
刘茹的“非遗+文创”商业转产业之路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