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四项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丨我市深化“产销对接”优质优价助农增收
建基地聚产能,办活动搭平台,拓渠道通内外……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产销对接”机制,推动农特产品从“产得出”向“卖得好”转变。目前,西蓝花、肉牛、马铃薯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已走进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广大农民在产业增值中实实在在受益。

以495.4万亩耕地为依托,我市把“扩基地”作为抢占市场的关键抓手,通过县区联动、标准共建,重点推进百万头高端肉牛、夏秋冷凉蔬菜、优质马铃薯种薯、中药材育种等种植加工“四个集散基地”建设,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促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我市从“零散产地”向“集散中心”转型升级,破解农特产品“说啥有啥、要啥没啥”的困境,为产销对接筑牢产能基础。
“产销对接既让原州区西蓝花产销两旺,又让原州区成为西蓝花销售集散地。”原州区众丰合作社总经理王彦辉介绍,今年合作社通过订单向广西等地销售西蓝花7000吨,上海、河南客商上门收购300吨,山东、广东等多地蔬菜外贸企业地头收购280吨,直销越南、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外销价格高于国内市场。在把好质量关的基础上,还集散销售了中卫、银川、乌兰察布等地的西蓝花600吨。

市场开拓方面,我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发力。一方面组织企业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展农文旅推介,加强与全国大型市场和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载体作用,以“提篮卖肉”的精神,将固原的优质农产品送到全国市场前沿,并在全国15个省市建立44个六盘山特产外销窗口,年销售额超8000万元;另一方面,通过“薯链全球·光合未来”国际合作伙伴走进固原、全国“村BA”邀请赛、红色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搭建产销对接高端平台。仅“薯链全球”活动签约1.4亿元,“村BA”期间的“丰收大集”直播带货单日突破百万元,形成“赛事引流、特产变现”的新模式。
品牌建设同步推进。我市通过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联创”组合拳,持续做强“六盘山”区域公用品牌矩阵。在集散基地建设中,我市坚持把好品质关口,以品质开拓市场、以品牌占有市场、以信誉赢得市场。肉牛产业形成“高端+大众”双轮驱动,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100%,淀粉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彭阳“朝那鸡”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品牌魅力,建成现代化分拣中心,实现“一蛋一码”溯源,带动10个养殖村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6.7万元。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固原胡麻油”地理标志品牌整合,扶持老字号企业打造“六盘山”特色子品牌。龙头企业通过统一标准、升级包装,进一步提升产品溢价,成功进入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形成了“区域品牌带动企业品牌,企业品牌反哺区域品牌”的良性发展格局。
产销对接的持续深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我市将加快推进“四个集散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机制,推动更多固原优品走出固原、走向世界。(记者:张鑫潼)
相关新闻
-
完善“四项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丨我市深化“产销对接”优质优价助农增收
[2025-11-28] -
回望承诺丨固原市巨灾保险为群众撑起“安全伞”
[2025-11-28] -
燃不停!山坳里的足球火种
[2025-11-28] -
奋进“十四五” 书写新画卷丨农民更富裕 乡村更和美——固原“十四五”乡村振兴交出喜人答卷
[2025-11-28] -
宁夏固原:“四项机制”打通农民增收关键环节
[2025-11-28] -
民进固原市委会召开庆祝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座谈会
[2025-11-28] -
市政协召开五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会议
[2025-11-28] -
完善“四项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丨我市探索“光伏+”模式助农增收
[2025-11-27] -
“一件事”重塑与赋能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
[2025-11-27] -
固原日报社论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固原新篇章
[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