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十四五 书写新画卷丨筑牢工业根基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十四五”固原市工业成就亮眼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直接驱动经济增长并保障社会进步。“十四五”以来,我市着力抓好经济运行、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园区改革、节能降耗等重点工作,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十四五”末,全市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5.7亿元、51亿元,年均增长7.5%、10.4%,工业占GDP的比重由11%增长到13.9%,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工业根基。

集群发展蓄势能 企业规模量质齐升
走进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硕果随处可见,产业集聚的活力扑面而来。近年来,彭阳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制定以“规上工业翻倍、科技赋能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大行动为核心的五年计划,通过扩区调位优化产业布局,确立了以煤炭开采与洗选、轻工纺织、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电力、绿色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前瞻布局清洁能源、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的清晰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彭阳县先后落地工业项目44个,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形成多条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链。经过三年多努力,2024年园区入驻企业达57家,较2021年增长63%,建成区面积新增62公顷;工业总产值实现43.2亿元,增长32.8%,预计2025年完成4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除王洼煤业外)从2021年的6家增至18家,预计2025年底将突破30家,集群效应持续释放,发展根基愈发坚实。

彭阳县王洼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正是固原市工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市场主体梯次培育、专精特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质升级等行动,全力做优做强市场主体体量规模,发挥经济引领支撑作用。“十四五”末,全市工业企业、规上企业、产值亿元以上企业分别达到686家、115家、26家,分别较“十三五”末净增83家、60家、15家。
同时,我市全面完成工业园区区块整合优化、扩区调位,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化工园区认定。“十四五”末,全市“一区四园”建成面积达到1370公顷,较“十三五”末增长97%,总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5%,较“十三五”末增长12个百分点。工业园区累计新增入园企业100家。一个个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精耕细作提效益 产业升级动能澎湃
在固原市轻工业园区,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一颗颗马铃薯经过清洗、去皮、切条、预冷、速冻等20多道工序,变身为冷冻薯条、薯饼等优质产品,搭乘便捷的物流网络,不仅畅销全国,更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落户固原,带来了“育、繁、推、储、加、销”全产业链理念,改写了当地马铃薯长期“卖原料”的历史。如今,雪川公司构建的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达13亿元、创利税1.4亿元,公司通过“集约化经营、多领域就业、全体系建设、服务型带动”联农带农模式,带动当地群众6000多人在基地建设、企业管理、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就业,人均年增收3.5万元以上,为涉农企业联农带农促增收提供了成功范例。

在宁夏美臣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另一番产业升级的景象令人瞩目。纱线“搭乘”空中自动化轨道精准输送,机械手快速完成细纱线头接头工作,上百台全自动喷气式高速织机飞速运转,工人通过数字屏即可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以前几个人围着一台机器转,现在一个人能控制多台设备。”副总经理王昊介绍。该公司13万锭高端纺纱及1亿平方米功能性面料生产加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岗位800余个。智能化生产不仅提升了产量和效率,更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产业升级带来效益跃升。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产值680亿元,年均增长26%,亩均产出强度、投资强度平均值分别达到95.27万元、174.6万元,分别较“十三五”末增长20%、45.5%。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9亿元,年均增长13%。
绿色转型筑底色 生态产业双向共赢
在原州区河川乡明川村,“光伏+中药材”模式让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一排排光伏板下,板蓝根、芍药等中药材茁壮生长。“以前光伏板下面遍地都是杂草,定期就得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明川村党支部书记明彦财说,“板蓝根耐寒喜光,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合在光伏板下种植,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不影响光伏电站的正常运作。”
河川乡依托“十三五”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在明川村流转土地213.6亩建成光伏发电站,其总装机容量达4.97兆瓦,年发电量700万度,电站年收益可达500万元。“光伏+中药材”模式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益,更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阳光发电、土地生金”的双重效益。

这样的绿色发展案例在固原随处可见。我市坚持把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立足资源现状和产业基础,围绕降能耗、增优势、延链条目标,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综合开发、高效建设、消纳利用等新模式新路径。通过不断摸索,成功探索出5种建设收益模式,有效建立起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利益共赢机制,真正实现了村里有发电、集体增收益、群众得实惠,让绿色成为工业发展的鲜明底色。数据显示,2024年固原市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21.14万千瓦,同比增长27.1%,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成绩斐然,产业集群蓄势崛起,产业升级成效显著,绿色转型成果丰硕,在工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市将聚焦企业、园区、产业三大重点,紧盯在建、落地、招引三类项目,着力推进经济运行稳增、项目建设增效、园区改革强基、数实融合强基、小微企业提质五项行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记者:杨雅倩)
相关新闻
-
完善“四项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丨我市深化“产销对接”优质优价助农增收
[2025-11-28] -
回望承诺丨固原市巨灾保险为群众撑起“安全伞”
[2025-11-28] -
燃不停!山坳里的足球火种
[2025-11-28] -
奋进“十四五” 书写新画卷丨农民更富裕 乡村更和美——固原“十四五”乡村振兴交出喜人答卷
[2025-11-28] -
宁夏固原:“四项机制”打通农民增收关键环节
[2025-11-28] -
民进固原市委会召开庆祝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80周年座谈会
[2025-11-28] -
市政协召开五届二十五次常委会会议
[2025-11-28] -
完善“四项机制” 促进农民增收丨我市探索“光伏+”模式助农增收
[2025-11-27] -
“一件事”重塑与赋能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
[2025-11-27] -
固原日报社论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固原新篇章
[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