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变身“金名片”
曾经,固原的农产品虽带着泥土的质朴,却囿于“有品质无品牌”的困境;如今,“六盘山”这三个字,俨然成为一张通行证,让西蓝花、马铃薯、黄牛肉等特色农产品,从西北高原走向世界餐桌。

在雪川六盘山食品(宁夏)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里,一颗普通的马铃薯历经18道工序,蜕变为金黄酥脆的薯条。每天,50吨产品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销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远在杭州的市民每月都能收到来自彭阳的朝那鸡蛋——这是上万名线上认养用户与固原之间建立新连接的生动缩影。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画面,共同勾勒出“六盘山”品牌矩阵的辐射广度与市场活力。
从“卖原料”到“卖品牌”,固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转型之路。
固原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海拔多在1500—2200米之间,年均气温低,气候冷凉,水土资源优越,孕育出独具风味的“土特产”。然而在过去,这些优质农产品大多仅以低价原料的形式流通。
近年来,固原持续发力农产品品牌建设。去年出台的《“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划(2024—2027年)》,首次系统提出构建“1+5+N”品牌体系:以“冷凉蔬菜”为主品牌,西吉西芹、彭阳辣椒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为子品牌,辅以N个企业品牌共同支撑,形成“集群作战”的品牌合力。同时,肉牛、马铃薯、非遗文创等产业也齐头并进。当年,“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践,荣获沿黄九省(区)品牌建设年度优秀案例。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自2017年起,固原陆续推广拱棚辣椒、露地菜心等22项种植标准,引进精量灌溉、“三零三减”等19项实用技术,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今年,“六盘山冷凉蔬菜”更获评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地标名品典型案例。
借助中国品牌日、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中国餐饮品牌力峰会等平台,“六盘山”品牌持续释放生态价值与产业势能,朝着“走俏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目标稳步前行。截至今年9月,通过六盘山农特产品暨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系列活动,固原已与全国80余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促成12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10亿元。

品牌的能量,也在新业态中持续释放。原州区姚磨村的“旅游+冷凉蔬菜”模式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典型案例;彭阳县朝那鸡构建起线上认领与线下养殖深度融合的新业态,预计年产值超千万元。这些创新实践,让“六盘山”品牌超越了农产品本身,成为连接一二三产业的重要桥梁。
如今,“六盘山”品牌矩阵的总价值已突破260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冷凉蔬菜50万亩的种植规模,是肉牛饲养量突破100万头的产业基础,是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的集群效应。更值得关注的是,固原全市地理标志产品全产业链产值已达108.5亿元,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好生态造就好品质,好工艺塑就好品位,好产品铸就好品牌。从“贫瘠”标签到“金字招牌”,当“六盘山”品牌成为纽带,当特色化为优势,固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西北黄土高原,也能生长出丰饶的品牌之花。(记者:芦淑颖)
相关新闻
-
“土特产”变身“金名片”
[2025-11-24] -
我市联农带农 “四项机制”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
[2025-11-24] -
宁夏百万减残工程正式启动!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
[2025-11-23] -
“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公布 宁夏8个单位和组织上榜
[2025-11-22] -
宁夏出台危险废物处置“综合监管一件事”实施细则
[2025-11-22] -
我市政务服务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2025-11-22] -
卫星巡天 电网无患 宁夏成立西北首个电力卫星应用分中心
[2025-11-21] -
政见丨山河沐暖新景盛——新思想引领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③
[2025-11-20] -
整整5个月!宁夏冬季旅游放大招,270余项活动承包你的整个冬天
[2025-11-20] -
山河沐暖新景盛 ——新思想引领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③
[2025-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