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上山种彩椒 低产田变“增收宝”
一场初秋的雨,为西吉县吉强镇马营村高山冷凉蔬菜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千亩彩椒长势正旺,放眼望去,翠绿的枝叶间,彩椒把枝条压得微微下垂。趁着雨歇,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马营村村民张红英一直在基地务工,她熟练地掐下一个色泽鲜亮的彩椒放入筐中,“基地有两个品种的彩椒,都是精品,果实饱满、匀称,收购车就在村口等着装车,不愁卖!”张红英直起腰,抹了把额头的汗,笑容里满是踏实。
然而,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过去让人发愁。“以前山上的地,只能种玉米、马铃薯,收成全看老天爷的脸色。”宁夏金色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董建伟蹲在田埂上,指着脚下的滴灌带感慨万千,“多亏了县里今年实施的‘引水上山’工程,把水引到了山顶,再配上高效节水设施,这片‘低产田’才算彻底活了过来!加上彩椒抗病性好,只要水肥跟得上,就能一个劲儿地长。”
自8月中旬进入采摘季,基地的彩椒便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源源不断地销往河北、山东等地。“一部分发往山东加工厂,收购价每公斤1.4元;一部分做市场批发,每公斤能卖到2元。”董建伟翻着手机里的销售记录,语气自豪,“每天都要发两三车,销路完全不用愁。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彩椒品质过关,在国际市场也很有竞争力,经加工后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国家。”
为了让“土地不撂荒、劳动力不撂荒”,吉强镇围绕“三统三分”机制,依托“支部+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通过整合万亩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布局,重点打造万崖村、马营村、泉儿湾村等9个蔬菜基地,形成9000亩集中连片的规模化种植集群,今年,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超1.2万亩,涵盖彩椒、西芹、菜心等11个品类。
“年龄大了,外出干活也干不动了,在家门口基地摘彩椒,一天能挣100多元,挣钱看家两不误,精神也比以前好多了。”正在基地劳作的村民马虎说,马营村高山冷凉蔬菜基地有1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
当下,吉强镇的彩椒产业已形成“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获股金”的多元增收模式,显著提升了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如今,五彩斑斓的彩椒不仅挂满了枝头,更映红了农户们的笑脸,成为西吉县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眼的风景。(记者:马茂荣 蔡雪莉 余一筱 李智华)
相关新闻
-
中阿共绘节水合作新蓝图 首份发展与合作展望报告正式发布
[2025-08-30] -
塞上江南
[2025-08-30] -
中阿标准化及知识产权对接交流活动在银川举行
[2025-08-30] -
引水上山种彩椒 低产田变“增收宝”
[2025-08-30] -
非遗焕新彩 绣出“致富路”
[2025-08-29] -
我市选手在自治区文明实践宣讲交流活动中获佳绩
[2025-08-29] -
我市28家企业亮相中阿博览会
[2025-08-29] -
中阿“丝路电商”产业对接会举行
[2025-08-29] -
中阿银联体第三届理事会会议在银川召开
[2025-08-29]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境外园区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推介会举办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