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晚间书法公益课
“起笔、收笔是固定动作,而行笔过程占书写的90%以上。中锋行笔的速度和力度给书写的文字带来立体感、力量感……”5月23日晚,在市区群鸿书院内,数十人齐聚一堂,他们中有退休的老干部、有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有蓄势备考的大学生。
这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公益课是由民进宁夏开明画院固原分院主办,邀请就职于宁夏师范大学的书法博士贾保荣,为大家深入浅出剖析中锋用笔的方法技巧以及书法家在中锋用笔上的见解。现场,古色古香的布置,淡雅的墨香萦绕在四周,桌上的宣纸在等待着被赋予生命。“我是通过县里的书法交流微信群得知书法公益课开课的消息,平时在黑板上写惯了粉笔字,想感受毛笔在纸上行走的魅力。”来自西吉县的马兰香是一名教师,下班后吃过饭,就马不停蹄地赶来学习。
公益课上,学员们凝神倾听,跟随老师穿越时空,与古代的书法家们对话,深刻体会中锋用笔的重要性。“笔锋在点画中行动时,墨汁会随着它所在行动的地方顺着笔头流注下去。”随后,贾保荣现场为大家一边挥毫泼墨示范,一边讲解书法理论,将横竖撇捺的书写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轮到个人练习时,一对母女格外引人注意。“老师说的提笔顶纸,毛笔在纸上滑行不能压得太重,也得有提的过程。”来自市区的陈丽梅练习书法已有一段时间了,平时她在家经常练习小篆,这次,她拉上女儿一起听课练习,看着女儿小心翼翼地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她细心地指导,“这个力度很难掌握,要多练习,多感受毛笔在书写时的节奏和力量。”
当晚,公益课一直持续到深夜,大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据悉,此次书法公益课是举办的第二期,后期还将定期开展不同内容的书法公益课,活动时间都将定在晚上。主办方希望通过此类活动,让更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拾书写的美好,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记者手记
当指尖敲击键盘的“嗒嗒”声逐渐取代毛笔摩擦纸面的“沙沙”声,这场公益课却让人看到,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从未褪色。学员俯首案前、挥洒笔墨的专注,恰是对“字如其人”最生动的诠释,横平竖直间,写的是字,修的却是心。(记者:蔡雪莉)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丨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2025-09-12] -
“有高原无高峰”之题如何破? 宁夏文学界“达人”西海固文学座谈会上对话
[2025-09-06] -
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
[2025-09-05] -
口弦 | 九三阅兵感怀(词两首)
[2025-09-05] -
口弦丨诗词里的民族文化与记忆——读陈毅元帅诗《卫岗初战》
[2025-09-05] -
口弦丨坐标
[2025-09-05] -
口弦丨江桥枪声——致“江桥抗战”
[2025-09-05] -
3年3万公里 固原夫妻勇追音乐梦
[2025-09-04] -
团结起来,六盘山的历史回响
[2025-09-03] -
校园沃土育出爱国之花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