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唱到家门口 文化惠民暖人心
乡村广场上,村民在家门口就可欣赏到高品质的文艺演出;城市公园里,“自乐班”成员满怀热忱地登台献艺,引得观众掌声不断;图书馆内,讲座、展览等公益活动精彩纷呈,线上阅读资源只需指尖轻点便能随时畅享……今年以来,我市以“文化寻新趣・惠享新未来”为主题,将“送戏下乡”、广场文化活动、“自乐班”展演列为民生实事核心任务,同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美育公益课堂等,扎实推进各项文化惠民举措,让文化春风吹遍城乡角落,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好节目,太开心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5月24日,彭阳县白阳镇友谊街社区的演出现场,居民王芳带着孩子早早占位,小品、魔术等精彩节目让小朋友们不时欢呼鼓掌。这是彭阳县文化馆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也是全市“送戏下乡”展演的一个缩影。
戏曲演出尤其牵动老年群体的心。9月4日,“跟着艺术游宁夏”西北五省区秦腔荟萃展演固原专场在市区人民广场上演。展演汇聚了来自西北五省区的八大秦腔院团,600余位艺术家参演,接连呈现了《杨门女将》《金沙滩》《窦娥冤》等10台经典剧目和折子戏专场,现场座无虚席,热烈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在场者。
“5天10场戏我场场不落,这是我看过最好的演出。”69岁的老戏迷景德元道出了众多戏迷的心声。据统计,5天秦腔演出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3万人次,线上观看突破20万人次。
像这样的“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活动,今年已在全市开展了280场,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精准填补了基层专业文化供给的缺口。
在固原博物馆广场,大众红歌合唱团的日常排练已成一道固定风景。这个平均年龄近70岁的团体藏龙卧虎,不仅集齐高音萨克斯、长号、电吹管等二三十种乐器,主持人、指挥手、调音师等岗位一应俱全。
“合唱团为我们退休老人搭建了平台,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合唱团成员田艳玲说。大家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凝心聚力,在这里找到了心灵寄托。随着名气渐长,合唱团还受邀参与泾源县杨岭村、原州区牡丹山庄等旅游节的公益性演出。“现在,旅游与合唱艺术相结合,大家的生活品质和艺术品位都能得到提升。这就是我们最好的退休生活。”团长武书其说。
这样的草根文艺力量正在固原遍地开花,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已培育群众“自乐班”264个,吸纳成员3000余人,累计开展广场文化活动480场次、“自乐班”展演415场次。在广场舞大赛、民俗展演等活动中,群众从“台下看”变为“台上演”,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
热闹的舞台演出之外,静谧的书香也在固原悄然弥漫。我市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契机,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阵地网络。目前全市建成等级图书馆6个、文化馆6个,图书馆分馆50个、文化馆分馆42个,实现了文化服务全覆盖。“我喜欢在市图书馆学习,因为这里比较安静,很有学习的氛围,这有很多书籍可以让我来参考,也可以拓宽我的知识面和眼界。”弘文中学学生马一楠边说边在书架上挑选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文化惠民,一头连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一头系着群众的幸福指数。我市用多元供给织密文化服务网络,让文化之光照亮城乡每一个角落,让群众的幸福感在文化浸润中不断升级。(记者:杨雅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