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葫芦”承载的愿景
金秋十月,西吉县兴平乡种植的打籽西葫芦丰收正当时。
10月10日,走进兴平乡马沟村西葫芦种植示范基地,一个个油亮鲜嫩的西葫芦缀满田间,宛如翠玉雕成的小船,长势喜人,农户穿梭其中,娴熟地采摘、装筐。
基地建于今年年初,马沟村集中流转了320亩村集体土地发展特色种植。“打籽西葫芦产业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非常适合在本地推广。”马沟村党支部书记刘景源介绍。
基地丰收的同时,农户田里更是硕果累累。今年,全村共带动22户农户参与种植打籽西葫芦,种植面积295亩。种植大户丁旭东便是其中之一,记者采访当天,他正笑盈盈地载着刚采收的西葫芦前往村里的打籽点打籽。“种子免费发,技术有指导,还统一销售,种起来没有后顾之忧。”丁旭东笑着说,“今年我种了25亩西葫芦,收成不错,明年打算扩大规模。”
放眼兴平乡,打籽西葫芦已然成为“明星”农产品。9月底,兴平乡举办的首届“西葫芦瓜王争霸赛”上,各村农户纷纷亮出自家培育的“重量级”果实。“我这个瓜重5.4公斤,明年我还要继续种、继续参赛,争取拿冠军。”王堡村村民王明信心满满,“今年种了4亩,明年计划扩大到20亩。”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新产业,孕育新希望。这是兴平乡积极探索种植业转型升级的大胆尝试。
过去,兴平乡以青贮玉米、杂粮等传统作物为主,种植效益有限。为促进产业转型、带动农民增收,今年3月,兴平乡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赴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嘉辉食品有限公司考察学习。他们发现,当地自然条件与兴平乡相近,且打籽西葫芦产业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有望成为兴平乡“一村一品”的拳头项目,为旱作梯田区产业升级探索新路。
然而,打籽西葫芦推广之初并非一帆风顺。“种出来能有多少收成?”“卖不出去怎么办?”不少农户望而却步。为了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乡政府积极对接,从种植到销售实现全流程保障。不仅免费发放种子,还与嘉辉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公司不仅提供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支持,还统一收购全部籽粒,产品最终出口至美国、韩国等地。
通过庄头会宣传、入户动员等方式,乡政府以周全的服务体系打消了农户疑虑。在马沟村西葫芦种植基地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农户加入种植行列。兴平乡共有329户农户参与种植,种植面积3000亩。尽管打籽西葫芦耐寒耐旱,但易发生病害。为此,兴平乡乡政府联络庆阳市的“土专家”,从节气农事到施肥用药,为农户提供细致入微的全程指导。此外,与普通西葫芦不同,打籽西葫芦不食果肉只留“籽”,各村购进打籽机,在丰收时为种植户统一打籽。
“预计亩产籽粒约100公斤,纯收入1100元,相比以往种植的杂粮收益能翻番。”兴平乡乡长丁怀远说,不仅可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更能增加土地效益,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颗颗金黄的西葫芦,承载着农户朴实的笑容,也寄托着他们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这颗小小的“致富瓜”,正为兴平乡的农业种植增添更多亮色。(见习记者:黎乐乐 记者: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