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课后服务+科技教育”赋能学生全面成长
“我校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作业辅导时段,每班安排一名教师进行当天作业的辅导,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第二时段为社团时段,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成长。”11月26日,固原市隆德县第二小学副校长石绿叶说。据悉,作为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区,固原市隆德县以“双减”为支点,撬动课后服务与科技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载体,让素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为青少年成长注入鲜活动力。
每天17时,随着下课铃声响起,隆德县第二小学的校园里活力涌动,书法社团内,孩子们手握毛笔,在宣纸上一笔一划临摹,笔墨间透着专注;舞蹈社团里,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灵动的舞姿展现着少年的朝气;篮球场上,小队员们在教练的指导下反复练习运球、传球、投篮等动作,精准传球和漂亮投篮都引来队友们的阵阵喝彩……据了解,该校37个社团如同成长的沃土,让1200多名学生各展其长,这种课后服务形成了“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的特色模式,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

隆德县第二中学内,学生们感受毽球的魅力。
科技教育同样在隆德县各中小学校绽放光彩。隆德县第二中学的科创社团则更具前沿性,标本馆、劳动教育基地、科技馆三者构建起的全方位“立体阵地网络”。通过标本制作、无土栽培实践等特色活动,持续拓展科技教育的内涵与广度,让青少年在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的过程中,激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隆德县第二中学科创部主任杜工作说:“通过开设机器人编程、3D打印、无人机操控等特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科创大赛、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了课本。”
隆德县还打造“非遗+科普+文体”多元课后服务,依托青少年科创中心、乡村少年宫等阵地,引入厦门大学等高校资源,开设“远山科学课”“六盘印象”跨学科课程。“通过‘双师课堂+研学实践’模式,补齐农村学校资源短板,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科学兴趣、传承本土文化,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育人目标。”隆德县体育中心主任张彦龙说。
相关新闻
-
隆德县“课后服务+科技教育”赋能学生全面成长
[2025-11-27] -
泾源县230名“泾河织女”家门口学技能促增收
[2025-11-25]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泾源县劳务产业年揽金超7亿元 组织化输出助近3万群众稳就业
[2025-11-25] -
央媒看固原丨宁夏隆德县:中药材产业绘就富民新图景
[2025-11-25] -
原州区举办2025年思政课教师培训
[2025-11-24] -
转移就业11.07万人 实现工资性收入24.1亿元 西吉县劳务输出成增收“铁杆庄稼”
[2025-11-23] -
西吉牛肉再拓海外市场
[2025-11-22] -
彭阳县提升农村公路质量 铺筑乡村振兴快车道
[2025-11-22] -
宁夏西吉:山海连心情未了 就业帮扶助增收
[2025-11-22] -
西吉县健康帮扶“降支行动”惠及3476名大病患者
[2025-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