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了企业 富了农民——泾源县中蜂产业“酿”出乡村振兴新愿景
近年来,泾源县依托独有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悠久的蜜蜂养殖传统,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推行“百企联百村带千户”联农带农促增收机制,推动中蜂产业逐步向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转型,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9月16日,在宁夏众天蜂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清甜的蜜香扑鼻而来。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瓶坯经过全自动吹瓶机后快速成型,经过清洗、灌装、封盖、打码、贴标等工序,山泉水与泾源优质蜂蜜精准配比,一瓶瓶晶莹剔透的蜂蜜水很快完成包装,实现从原蜜到商品的蜕变。“截至8月底,完成工业产值2800万余元,同比增长28%。”宁夏众天蜂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于秀成介绍。
作为泾源县2020年重点引进的企业,宁夏众天蜂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落地以来,依托泾源生态优势,逐步构建起集蜜蜂养殖、蜂产品收购、研发生产、良种繁育、国内外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专业蜂产品运营模式,发展成为中蜂产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公司利用品牌优势、发展技术和市场优势,在泾源县7个乡镇辐射带动16个村集体和近900户农户发展中蜂产业,从蜜蜂养殖到蜂蜜收购,再从蜂蜜加工到产品销售,企业全程提供服务,今年协议收购160户农户蜂蜜10万公斤。通过电商直播和订单销售,今年上半年蜂产品销售额达到2060万元,带动蜂蜜销售超过12万公斤。在解决销路问题的同时,公司也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马宝成是一名蜂蜜分拣工,从建厂开始就来上班,“我每月收入4000元,加班加点能拿到5000多元,在家门口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感觉挺好的。”马宝成说,看到公司生产的产品能销往全国,大家心里都很自豪。和马宝成一样,公司全产业链常年吸纳近50人稳定务工,人均年工资性收入4.5万元,在蜂蜜收获旺季时招聘临时用工300人次,年均助农增收720万元以上。
泾源县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生长着柴胡、黄芪、金银花等530多种中药材,蜜粉源植物种类繁多且品质上乘,具有蜜蜂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夯实中蜂产业发展基础,泾源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科技支撑,以龙头企业为纽带,构建“院地合作+传帮带+良种繁育”三位一体的科技支撑体系,成立中蜂产业专家服务团,为农户提供全周期技术服务和病虫害防治、蜂蜜采收等技能培训,累计覆盖从业人员6000余人次。同时,通过政策奖补、保底回收和订单销售等方式,激发农户养殖积极性。今年,全县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72.7万元,覆盖7个乡镇96个行政村814户养殖户。依托“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和资金入股,企业提供蜂王、技术和收购服务,带动群众增收。不仅如此,泾源县还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相继推出蜂蜜水、蜂花粉、蜂蜜香皂、蜂蜡护肤品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生态+文旅”资源,泾源县打造了蜜蜂文化体验园,推出“蜂场研学”“蜂蜜DIY”等文旅项目,吸引游客走进蜂场、了解蜂业,拓展中蜂产业影响力。
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泾源县中蜂产业规模和品质同步提升,从山间的嗡鸣到生产线上的忙碌,从农户手中的账本到货架上的“泾源蜂蜜”,中蜂产业已经成为惠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为乡村振兴注入“甜蜜”动能。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建成百群以上标准化蜂场78个,全县蜂群养殖规模达3.5万箱,年产蜂蜜35万公斤,户均年增收达1300余元。培育中蜂产业龙头企业2家,拥有成熟的产品生产线,开发出蜂蜜水、蜂蜜醋、蜂胶、蜂王浆等各类产品40余种,“泾源蜂蜜”品牌价值达1.44亿元。(记者:任悦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