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柏坡儿童团到六盘山垦荒者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阅兵式上,坐在第二方队第二排检阅车上的王志亭老人望着威武的战士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为国家感到自豪,为曾经牺牲的战友感到自豪,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这位年近百岁的抗战女兵,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枪林弹雨,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全过程。她用近一个世纪的足迹,写就了一部普通人的家国史诗。
1928年10月,王志亭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乡南庄村。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年仅9岁的王志亭参加了晋察冀边区抗日儿童团,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在抗日儿童团,王志亭和小伙伴们每天站岗放哨、张贴标语、宣传抗日,他们用稚嫩的肩膀分担了民族苦难,成为敌后战场不可或缺的支援力量。

抗战期间,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组织了近百次“扫荡”,给根据地军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王志亭目睹了日军的暴行。1941年3月15日晚上,日军突然包围了王志亭周边的几个村子,乡亲们四处躲避,父亲将她藏进谷子地嘱咐:“咬碎牙也不能出声。”她趴在地里,听着远处的枪声和哭喊,身边是冰冷的尸体。那晚,二十多岁的哥哥惨遭日军杀害。为了掩护王志亭,父亲忍痛将哥哥的尸体盖在她身上,那件被哥哥鲜血染红的蓝褂子,成了王志亭心底永远的痛。抗战期间,王志亭的表哥、叔叔、舅舅三名共产党员先后殉国。血写的历史铁证如山,王志亭的记忆永不忘却。
经历了国家被列强蹂躏的时代,看到了敌人的残暴,年轻的王志亭决定从军报国。1943年,她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进入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医护学校学习。后来,她参加了“妇救会”,并担任“妇救会”主任和民兵队长。1944年10月10日,16岁的王志亭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组织民兵造地雷、挖地道,救护八路军伤员,组织妇女纺棉花、做军鞋、缝军服。在那段烽火岁月里,她与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用行动书写入党誓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志亭随部队集体转业到黑龙江佳木斯牡丹江边,在“北大荒”垦荒种地。1965年,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传来,她又随丈夫来到宁夏固原。那时的固原满目荒凉,刚成立的六窑林场连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她跟着丈夫扎进山沟,剪树苗、挖树坑、住窑洞、睡土炕、吃窝窝头……“我是党员,党让去哪就去哪,让干啥就干啥。”就这样,这位老兵把根扎在了六盘山革命老区,一待就是六十年。退休后的王志亭,还经常为社区年轻党员讲述革命故事。她的事迹,犹如一部厚重的教科书,为年轻一代干部成长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与明确的方向。“我不后悔这辈子扎根大西北,我的子女们也不后悔。”王志亭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王志亭也有了81年党龄。谈及九三阅兵,王志亭满怀期盼与感慨:“九三阅兵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展示,更是对那段抗战历史的铭记与缅怀,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一想到即将看到现代化的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我心中便充满了激动。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继续发扬抗战精神,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见习记者:董文娇 记者:宋昇)
相关新闻
-
市领导看望慰问新闻工作者
[2025-11-06] -
宁夏出台新规强化行政复议力量 筑牢行政争议化解“人才基座”
[2025-11-06] -
彭阳年处置三百万吨煤矸石 综合利用项目加速推进
[2025-11-06] -
“笔墨丹青绘初心·廉韵辉映六盘山”作品展开展
[2025-11-06] -
宁夏固原“体育大餐”让中小学生“动起来”
[2025-11-06] -
稳岗增收筑幸福 乡村振兴谱新篇——固原“十四五”就业民生答卷
[2025-11-06] -
我市首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
[2025-11-05] -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5] -
每个给予50万元奖补!首批“宁夏工匠”技能品牌发布
[2025-11-05] -
我市召开各民主党派重点调研成果协商座谈会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