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110名师生走进丝路萧关开启研学之旅
8月24日至25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宁夏固原营地组织原州区第三中学110名师生参与的以“丝路萧关以文化人•实践研学创新驱动”主题研学活动顺利开展。本次研学以“文化浸润+实践探究+创新赋能”为核心,让师生们循着历史脉络,分两条线路走进萧关遗址、王洛宾文化园、大湾乡非遗陶艺基地等文化与产业地标,开启为期两天的文化探寻之旅。
在萧关遗址,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将秦汉边塞的军事故事缓缓铺展,师生们驻足倾听,追溯“关中四塞”的战略过往。不少同学还自发吟诵起王昌龄《塞下曲》等边塞诗词,让书本里的文字与眼前的历史遗迹交相辉映。“站在这里,才真正懂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境,历史的苍凉和壮美,是课本里学不到的。”七年级7班学生妥欣雨的感慨,道出了师生们的共同心声。
王洛宾文化园内,西部民歌的悠扬旋律萦绕耳畔。师生们通过影像资料重温《花儿》等民歌的创作历程,跟着旋律学唱经典曲目,在一唱一和间,感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读懂音乐背后的时代故事。
在大湾乡非遗陶艺基地,“土与火的艺术”成为师生们近距离接触非遗的窗口。在陶艺传承人的指导下,大家亲手体验拉坯、塑形、烧制等工艺。“看似简单的陶器,每一次旋转、拿捏都要精准,特别佩服老艺人的匠心。”七年级14班学生王继荣拿着自己的作品,难掩兴奋。
研学途中,杨岭村村史馆与宁夏众天蜂业也留下了师生们的足迹。在村史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变迁轨迹;在现代化蜂业基地,数字化养殖技术的展示,让大家看到传统产业与科技碰撞的新活力,实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深度对话。
从历史遗迹到非遗工坊,从传统村落到现代产业基地,这场研学之旅打破了课堂的边界,让地域文化从文字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师生们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与成长,更筑牢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为丝路萧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记者:李飞龙)
相关新闻
-
固原110名师生走进丝路萧关开启研学之旅
[2025-08-27] -
“千年古县·文化隆德·康养 福地”群星演唱会璀璨上演
[2025-08-27] -
书香为伴丨《文 城》
[2025-08-15]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2025-08-08] -
“00后”讲解员为家乡文物代言
[2025-08-08] -
“记得住乡愁”的西海固文学“离土”表达——马永珍诗歌阅读分享暨西海固作家石羊村(宋家洼)采风活动举办
[2025-08-07] -
“科普小达人”展风采 固原市科技馆开展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大赛
[2025-07-31] -
我市举办“青思享·青廉说”年轻干部理论宣讲比赛
[2025-07-30] -
“六盘星火 创意新程”数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大学举行
[2025-07-28] -
欧家洼的红梅杏
[202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