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好精深加工组合拳助推肉牛产业升级
今年,我市将“强加工、创品牌”作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围绕“精深分割—精深加工—精深销售”全链条升级,打出系统、精准、高效组合拳,推动肉牛产业升级。
为给精深加工备足“第一车间”,我市实现了饲养量、出栏量、肉产量“三量齐增”。上半年,全市肉牛饲养量87.81万头、出栏20.07万头、肉产量5.23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7%、5.3%、1.2%,均居全区首位。在资金支持方面,全市整合6.61亿元用于支持畜牧业,其中5.84亿元聚焦肉牛产业,已兑付2.1亿元。金融端同步发力,肉牛贷款余额177.8亿元,比年初新增8.1亿元,为企业扩产、技改、建链注入了“金融活水”。

在项目攻坚与渠道拓展方面,我市多部门协同发力,让精深加工“有厂可进、有单可接”。加工能力得到提质扩容,新建牛肉精深分割加工中心3个、区外品牌体验店5个,伊鑫瑞屠宰加工项目开工建设,全市精深加工产能年内可再增30%。市场订单纷至沓来,北京六盘山农特产品推介会签约9770万元牛肉订单;山东百万级、隆德亿元级销售协议相继落地;“六盘山牛肉”预售专列开进银川站,线上线下双通道全面打开。
针对“精深加工能力弱、链条短、附加值低”这一瓶颈,我市聚焦短板,开展培训赋能,破解“不会分、不会加、不会卖”的痛点。近日,全区肉牛精深分割加工培训班在泾源县举办,我市同步开展高素质农民肉牛精细化分割与精深加工销售培训班,精准定位养殖大户、合作社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实现“关键少数”全覆盖。培训课程设置精准,涵盖屠宰品质提升、中国牛肉分级、酱卤制品、牛副产物高值化、电商运营等模块,以“理论授课+现场实操+技能考试”的方式,将“技术、设备、市场”一次性打包送到学员手中。
同时,我市着力把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推广“就地屠宰+分割加工”模式,减少运输损耗3%至5%,直接增加养殖户收益;建立“合作社+加工中心+农民”利益共同体,通过入股分红、订单收购、务工就业三条路径,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同时,加快彭阳、隆德两个屠宰厂建设,届时全市屠宰厂将由6家增至8家,屠宰与分割加工配套半径缩短至50公里以内。
从“养得好”到“分得细”、从“卖原料”到“卖品牌”,我市正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肉牛产业振兴之路。(记者:梁 园)
相关新闻
-
“六盘保姆”入选首批“宁夏工匠”技能品牌
[2025-11-07] -
凝聚思想共识 激发奋进力量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7] -
我市多措并举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2025-11-07] -
市领导看望慰问新闻工作者
[2025-11-06] -
宁夏出台新规强化行政复议力量 筑牢行政争议化解“人才基座”
[2025-11-06] -
彭阳年处置三百万吨煤矸石 综合利用项目加速推进
[2025-11-06] -
“笔墨丹青绘初心·廉韵辉映六盘山”作品展开展
[2025-11-06] -
宁夏固原“体育大餐”让中小学生“动起来”
[2025-11-06] -
稳岗增收筑幸福 乡村振兴谱新篇——固原“十四五”就业民生答卷
[2025-11-06] -
我市首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
[2025-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