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坝村蜕变为魅力乡村
8月6日,天气炎热,走进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的窑洞宾馆,一股清凉扑面而来。窗外,绵绵青山与层层梯田相映成趣,雾霭缭绕间,凉意沁人心脾。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的一个小村庄,一步步蜕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如今,赏生态美景、品农家美食、住窑洞宾馆已成为龙王坝村的鲜明标志。
近年来,龙王坝村以“产品走出去+人才引进来”策略迈入发展快车道。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成立乡村供销社,创新“实习村长”“荣誉村民”制度破解边远地区人才困境。据统计,2024年,龙王坝村人均纯收入1.75万元,年接待游客24万人次。
“村里以前是真穷,不通水电、没有公路,青壮年都想往外跑。”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建鹏忆起往昔,不停地摇头。龙王坝村距西吉县城约10公里,曾因偏远、干旱缺水、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让村民饱尝贫困之苦。2011年,既是焦建鹏返乡创业的起点,也是龙王坝村发展转折的关键节点。这一年,焦建鹏带领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建成百亩梯田观光园、千亩油用牡丹基地、农家餐饮中心、窑洞宾馆、滑雪场、乡村科技馆等设施,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滑雪”的全季旅游业态。依托“旅游+培训+研学”模式,龙王坝村成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承接500人以内的大型培训带动消费。目前,累计20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45户经营民宿,务工人员最低工资超2000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近两年,龙王坝村的发展思路更加开阔,步伐愈发稳健。2023年9月,龙王坝乡村供销社成立。走进供销社,货架上整齐陈列着粉条、西芹原浆、酸辣粉、小秋杂粮、胡麻油等各类来自西吉县及全市的特色农产品,统一的“龙王坝”品牌标识格外醒目。“一是通过品牌效应拓宽销路,把咱们本地的好东西推向全国;二是借助旅游人气形成叠加效应。”焦建鹏介绍。供销社不仅线下展示销售,还通过自治区商务厅下辖的网货供应中心将产品销往更广阔的市场。游客带走的不再仅仅是乡村旅游的美好记忆,还有实实在在的“固原味道”。2024年,供销社销售农特产品收入550万元。
为破解乡村人才困境,龙王坝村从2023年开始实行“实习村长”和“荣誉村民”制度,将人才引进乡村,增添发展活力。目前,已吸引17名来自法律、旅游、市场营销等专业的高校人才驻村任实习村长。第6任实习村长张须须任职期间,策划了马铃薯种植、剪纸、编织、非遗体验等19门研学课程,接待《中国奇妙之旅》剧组及《我要上村晚》演出团队,并邀请央视著名主持人付玉龙团队在龙王坝村开展为期15天的助农直播。“一年的任期,让我更近距离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变化,我选择留任,希望龙王坝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张须须对未来充满期待。“荣誉村民”制度则进一步扩大了传播效应。在花园民宿前,一块“龙王坝荣誉村民之海外华侨篇”的展板格外醒目,来自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商界、教育界等国际友人成了龙王坝村的“荣誉村民”。获得此称号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明星、企业家等共363人。他们来这里旅游、研学、考察、休养的同时,也成了村子的“代言人”,像一条情感纽带,带领更多朋友感受龙王坝村集观光、旅游、餐饮、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魅力。
如今,龙王坝游人如织产业兴旺,以“产品走出去”拓宽致富路,以“人才引进来”积蓄发展力量,在六盘山下书写着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见习记者:姚亚婷 记者:毛文文 鲁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