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1212”机制精准帮扶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泾源县建立实施“1212”帮扶机制,围绕就业增收、产业发展、兜底保障、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助力乡村振兴。
“门前这块闲置地现在变成了小菜园,村党支部提供菜籽,我种了一些辣椒、茄子、包菜,长势都不错,预计能收入1000元。”7月9日,泾源县黄花乡胜利村村民喜建军站在自家菜园前说道。今年,在村“两委”号召下,他和10多户村民都将闲置空地利用起来发展小菜园经济,小菜园临近马路,蔬菜成熟时可以向来往路人销售,增加部分收入。谈起最近新变化,喜建军又指向前段时间新建成的一栋菌菇棚,棚里新进4000多个菌棒即将出菇,两栋棚头茬菌菇已经卖了1万元。“建棚时资金紧张,书记和村干部积极协调帮我缓解压力,之后又和企业对接稳定销路,现场指导帮我提升种植管理技术水平,现在种植更有信心。”喜建军坦言,去年种植菌菇收入近3万元,今年种植规模扩大,收入也更可观。在胜利村,菌菇种植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庭院小菜园、肉兔养殖等产业又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包村干部结合发展实际,支持有产业的农户扩大规模,同时重点帮扶弱劳力家庭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保障户户有收入,事事能解决。“目前全村常住户119户,精准帮扶覆盖面达80%。”胜利村党支部书记吴银春说,接下来大家将在民生服务、精神建设等各方面协同配合,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1212”帮扶机制是今年泾源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的新措施,即通过帮助弱劳力家庭每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培育养殖、菌菇等2个以上增收产业,落实低保医保、教育资助等一揽子保障政策,解决1件难事、办好1件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难题。在产业方面,泾源县今年对菌菇、中药材、中蜂、庭院种植业、庭院加工(手工)业等各种到户类产业实行分层分类梯度化、差异化奖补政策,结合“1212”帮扶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泾河源镇马家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如何保障村里弱劳力家庭生活就业是存在的现实问题。根据泾源县制定的庭院小型养殖奖补政策,2月龄的鸡养殖50只以上每只奖补20元,“1212”帮扶机制落地后,马家村有近40户群众开始养鸡。“以前我也养,但数量不多,一般都是自己拿去集市卖。今年补贴政策好,养了50多只。”泾河源镇马家村村民冶冬梅说,每户人家都有对应的责任帮扶人,鸡蛋和土鸡他们会帮忙解决和拓展销路。在解决产业问题的同时,群众反映的村里的产业发展有奔头,民生问题也不落下。马家村党支部书记冶建东介绍,群众普遍反映的“村主干道破损影响出行”和“村道夜间没有路灯亮化差”的问题,经过梳理上报也得到了反馈,解决措施已经提上日程。
为确保“1212”帮扶机制落地见效,从6月中旬开始,泾源县1471名干部开展民情走访,通过一学、二看、三问、四讲等“十字”工作法排查问题,梳理政策指南69条。在完善“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基础上,泾源县调整126名包村干部,新派114名驻村干部,针对813户监测对象和6347户脱贫户实施精准帮扶。截至6月29日,全县干部累计入户17788户,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果四方面整改问题1000余条。(记者:任悦儿 张利锋 实习生:赵金旭)
相关新闻
-
三楼科室升级平层中医馆 畅通孤残就医路
[2025-07-11] -
泾源县“1212”机制精准帮扶推进乡村振兴
[2025-07-11] -
彭阳的“荔枝”
[2025-07-11] -
“10后”与“60后”的双向奔赴
[2025-07-11] -
点点微光 照亮幸福——泾源县香水镇香水社区入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025-07-11] -
彭阳县妇联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2025-07-11] -
彭阳这个乡 文明新风遍地吹
[2025-07-10] -
“玉米+辣椒”套出好收益
[2025-07-10] -
固原“菇事”多
[2025-07-10] -
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加强“彭阳红梅杏”地理标志保护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