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的“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热播,让观众对古人跨越千里的“鲜果物流”叹为观止。而在固原市彭阳县,返乡青年祁永峰正用现代科技演绎着一场现代版“红梅杏传奇”,只不过,他的目标不是讨好贵妃,而是让老乡们的“金果子”走出大山,卖上好价钱。
彭阳红梅杏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皮薄肉厚、酸甜多汁,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红宝石”。然而,这颗“红宝石”曾长期面临与“长安的荔枝”同样的困境——“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祁永峰至今记得2018年那个暴雨天,草庙村的乡亲们蹲在路边,对着满车泡烂的杏子抹眼泪的场景。“一斤卖不到两块钱,还不够油钱。”祁永峰回忆道,那时候,老乡们要么连夜开三轮车拉到县城贱卖,要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好果子烂在筐里。
《长安的荔枝》中,主角绞尽脑汁用“盐水保鲜”“竹筒封存”,而在今天的彭阳,祁永峰找到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走进彭阳县祁崾岘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车间,只见新鲜采摘的红梅杏经过预冷、分拣,被送入充氮包装机。短短几秒,氧气含量从21%降至1%,独立包装的红梅杏仿佛被施了魔法,保质期从原来的3天延长至15天。“我们不用快马加鞭,但要争分夺秒。”祁永峰说。
剧中荔枝博得贵妃一笑,而彭阳红梅杏的产业突围,则甜了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在合作社帮扶车间里,55岁的王翠兰正娴熟地分拣着红梅杏,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已成历史,如今她每月都能领到固定工资。更让人惊喜的是,曾经只能扔掉的残次果,现在都变成了酸梅汤的原料,产业链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最让祁永峰欣慰的是,如今老乡们不仅能把红梅杏卖上好价钱,在外务工的亲人也吃得上了。
从《长安的荔枝》到彭阳的红梅杏,古今两个关于鲜果保鲜的故事,却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时代印记。剧中一颗荔枝背后是劳民伤财的“奢靡”,而今天红梅杏的故事,则是一场“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站在挂满果实的杏树下,祁永峰笑着说:“古人为保鲜跑死马,我们用氮气‘冻龄’。乡村振兴,就得让土特产‘卷’起来!”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农业最美的模样——用智慧破解千年难题,让丰收真正变成增收。(记者:高 磊)
相关新闻
-
三楼科室升级平层中医馆 畅通孤残就医路
[2025-07-11] -
泾源县“1212”机制精准帮扶推进乡村振兴
[2025-07-11] -
彭阳的“荔枝”
[2025-07-11] -
“10后”与“60后”的双向奔赴
[2025-07-11] -
点点微光 照亮幸福——泾源县香水镇香水社区入选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025-07-11] -
彭阳县妇联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2025-07-11] -
彭阳这个乡 文明新风遍地吹
[2025-07-10] -
“玉米+辣椒”套出好收益
[2025-07-10] -
固原“菇事”多
[2025-07-10] -
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加强“彭阳红梅杏”地理标志保护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