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照亮的孩子终将成为光
一封信件穿越千山万水,一个拥抱融化冰封心墙,一张书桌托起稚嫩梦想……这是我市困境儿童的新日常。在固原,有被风雨打湿翅膀的失意孩童,但更有一些温暖在持续生长。当“爱心妈妈”的白发遇见孩子画的七色彩虹,当志愿者手上的老茧碰到稚嫩的掌心,当远方来信的邮戳盖住烦恼的印记……这场关于爱的接力,永远没有终点。
你好,我的新朋友
6月26日,一封封满载友谊的书信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抵达西吉县西滩乡中心小学。教室里,孩子们早已翘首以待,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和期待的眼神,让整间教室洋溢着温暖的氛围。这些书信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城西小学,在西吉县团委“书信手拉手”活动的牵线下,两地学子结成了跨越千里的笔友情谊。
学生马世勇小心翼翼地拆开牛皮信封,取出洁白的信纸念道:“你好,我叫小卢,我的家乡是上林,这里山清水秀,是有名的旅游胜地……”信中的文字仿佛打开了一扇窗,让马世勇仿佛看到了千里之外的秀美风光。“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去广西看看小卢笔下的美景。”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向往的光芒。
“我要告诉新朋友,我们西吉的梯田有多壮观。”“那我要介绍西吉的甜醅,他们肯定没吃过。”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回信内容,教室里渐渐热闹了起来,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写满了兴奋。学生周妍宏一边构思一边说:“这是我第一次给远方朋友写信,真想快点收到回信,希望我们能成为长久的好朋友。”
一封封书信像一扇扇窗户,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据了解,这是市团委“云游固原”品牌项目的重要内容。去年以来,项目已促成来自云南、青海等地的各族少年儿童与固原学子共1.2万人次结对交流。通过云端共游固原博物馆、同刻魏氏砖雕红石榴图案、书信手拉手等形式,让各族青少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感情。“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市团委副书记杨洁说。
姐姐,我们一起住新家
去年6月,泾源县六盘山镇太阳洼村的小雪(化名)和小娟(化名)姐妹俩手拉着手,高兴地住进了改造一新的“焕彩小屋”。阳光透过崭新的窗帘洒在粉色的书桌上,照亮了两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这对姐妹原本也有个温暖的家,但命运多舛,父亲离世、母亲改嫁后,年迈的爷爷成了她们唯一的依靠。在偏远的大山深处,每周往返学校的路途是她们最大的挑战。天不亮就要出发,走过蜿蜒的山路,才能搭上前往县城的乡镇公交车。“书包里装着的不仅仅是课本,更是改变命运的期盼。”小雪这样描述她们的求学路。
2023年年末,在泾源县团委举办的一次心理辅导沙龙上,泾源县团委西部计划志愿者闫聪明第一次见到这对姐妹。“她们的笑容特别有感染力,完全看不出生活给她们带来的阴霾。”闫聪明回忆。
但在第一次家访时,眼前的景象还是令闫聪明惊愕不已。一间大屋子被柜子隔开,爷爷睡一边,另一边是用桌子拼成的“床”,姐妹俩就挤在这一米宽的“床”上。“两个孩子连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隐私空间了。”闫聪明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
恰逢“焕彩小屋”公益项目启动,闫聪明立即为姐妹俩提交了申请。从前期测量到施工监督,他事事亲力亲为。不到半年,闲置的厨房华丽变身:雪白的墙壁、稳固的高低床、宽敞的衣柜,还有那张让姐妹俩爱不释手的粉色书桌。入住当晚,姐妹俩把新发的被褥铺了又铺,激动难眠。
再走进她们的小屋,整洁的房间多了一分温馨:床头摆放着可爱的玩偶,书架上的课本分类摆放,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整齐地叠放在衣柜里。
“我要考上大学,以后也要像闫哥哥一样帮助更多人。”夜晚的台灯下,小雪认真学习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这样的小屋,在全市还有220间。这方小小的天地,不仅承载着一个个天真孩童的梦想,更见证着爱心传递的温暖力量。
我现在真的很幸福
“阿姨,现在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7月10日,在原州区古雁街道康居社区活动室里,9岁的小亮(化名)仰起灿烂的笑脸,对原州区暖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者刘志静说出这句暖心的话语。这句简单的话,让刘志静瞬间红了眼眶。
一年前的小亮还是个自我封闭的孩子。由于父亲双腿残疾、母亲精神一级残疾的特殊家庭环境,小亮在学校总是形单影只。课间独自蜷缩在教室角落,集体活动时默默退到人群最后,那双总是低垂的眼睛里,盛满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悲伤。
去年8月,共青团“伙伴计划”示范项目落地原州区康居社区。走访摸排时,这个特殊的孩子进入了志愿者的视线。刘志静仍清晰记得初次见面的场景:“递零食他不接,送玩具他不要,就攥着衣角不停地哭,那种防备和不安让人特别心疼。”
为了打开孩子的心扉,刘志静精心设计了一个“小熊拼图计划”。“这不是送你的礼物,是阿姨借你玩的。”她俯身与小亮平视:“等你拼好再还给我好不好?”在拼图块“咔嗒”相接的声音中,小亮的世界渐渐有了温度。刘志静趁机给他讲故事、分享绘本,带他参加各种活动。
同年10月,小亮在刘志静的鼓励下,鼓起勇气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朗诵视频拍摄。面对镜头,小亮紧张得声音发颤,短短两句话重复了数百遍。“你读得特别棒!”刘志静竖起大拇指,“再大声一点就更完美了!”回去后,小亮仍举着打印稿,独自练习到深夜。
视频里,他最终昂起头朗诵的样子,让所有志愿者热泪盈眶。
针对小亮的学习情况,项目团队专门成立了帮扶小组。志愿者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放学后陪他温习功课。渐渐地,教室里多了个举手提问的身影,操场上添了串欢快的笑声。最近一次考试,他举着成绩单冲进活动室:“刘阿姨,我数学96分,语文98分。”阳光透过窗户,在他雀跃的眉梢跳跃。
“从拒绝交流到主动分享,从自我封闭到开朗自信,这份蜕变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回忆小亮这一年的成长瞬间,刘志静的眼里闪着泪光。此刻,活动室里回荡着的欢笑声,正诉说着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
这些动人的故事,正是我市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工作的生动注脚。近3000个“微心愿”化作孩子们手中崭新的书包和文具,百余支“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队将优质教育资源送进社区,“焕彩小屋”为220名儿童照亮了梦想的角落……近年来,市团委结合“护苗计划”“七彩假期”“爱心妈妈驿站”等公益关爱项目,联合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定期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将关爱持续引入小屋、送到困境儿童身边,从物质帮扶到心灵滋养,从个体关怀到制度保障,为每一株“小树苗”撑起成长的蓝天。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那些曾被风雨打湿的翅膀,终将迎着阳光展翅翱翔。(见习记者:黎乐乐 记者:安磊)
相关新闻
-
大学生暑期返家为街头添"青春风景线"
[2025-07-11] -
“火‘热’村BA 清凉游六盘 回村品村宴”原州区第八届农民篮球争霸赛即将精彩开赛!
[2025-07-11] -
全国中成药首批扩围及第三批采集结果在宁夏落地
[2025-07-11] -
被光照亮的孩子终将成为光
[2025-07-11] -
35载行医路见证医者仁心
[2025-07-10] -
在社团中成长 在兴趣里闪光
[2025-07-10] -
古雁街道组织学生家长赴宁夏飞毛腿技工学校观摩
[2025-07-10] -
三级医疗联动护航固原一高危孕产妇平安分娩
[2025-07-09] -
我市27.5万亩冬小麦收割过半
[2025-07-08] -
宁夏六盘山“避暑季”启幕 打造18℃清凉旅游盛宴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