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季度劳务输出超二十万人
4月8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一季度,全市劳务输出20.74万人,其中政府有组织劳务输出12.6万人,是去年同期的3.72倍,劳务组织化程度达60.8%,转移就业人数和进度均居全区首位。
今年,我市高位推动劳务产业,坚持外出就业和就近就业并重,积极开展政府主导的有组织、定向化、技术型劳务输出,通过前期摸排调查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和意愿,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完善“山海联动、山川联动、市县联动”就业促进机制,春节以来,组织255趟次包机包车,“点对点”集中输送9505人,同比增长560%,实现务工人员从“家门口”到“厂门口”无缝衔接。同步开展“访企问需求”活动,劳务产业专班对外开辟10省28个劳务合作基地,征集近700家企业9.75万个岗位,4.62万人实现务工就业,促进人岗精准匹配;对内组织企业开展专场招聘,动态完善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目录清单,安排就业岗位16.12万个。
为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我市采取技能化开发、规模化输出、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扶持打造“六盘保姆”“原州织女”“西吉绣女”“彭阳纺织工”等一批特色劳务品牌,带动1.68万名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制定1万人劳务产业培训计划,开展“订单式、定岗化、定向式”直补个人培训;加大“十二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5200个,确保就业困难群众就业有门路。
如何促进劳动者高效就业?我市建立全市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平台,680多家企业入驻,采集劳动力资源数据110万条,通过在175个村、社区安装就业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组织开展云上招聘、就业援助、维权联调等活动15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4万个,覆盖27万人次,不仅打通了市县乡村岗位信息发布通道,更实现“互联网+就业创业”。同时,各县区、乡镇还结合实际,通过建立“治保委员会”,安排党员干部驻厂跟踪服务等方式,保障劳动者权益。“整体来看,全市一季度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有效保障。截至目前,已整合各类资金5920万元,出台‘阶梯奖补+稳岗补贴+创业扶持’政策,确保群众稳岗增收。”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芦淑颖)
相关新闻
-
我市首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
[2025-11-05] -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5] -
每个给予50万元奖补!首批“宁夏工匠”技能品牌发布
[2025-11-05] -
我市召开各民主党派重点调研成果协商座谈会
[2025-11-04] -
宁夏开展首例冻存卵巢组织手术,为27岁患癌女子保存生命的“种子”
[2025-11-04] -
宁夏废止和修改一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2025-11-04] -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4] -
五届市委第十二轮巡察完成进驻动员
[2025-11-03] -
特色产业绘就好“丰”景
[2025-11-03] -
这是用心用情写给未来的一封信”——宁夏“扫黄打非·护苗”行动的智慧与温情
[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