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景 微景筑梦
近日,在泾源县雅豪滑雪场举办的一场活动中,文创产品展区里做工精致、风格鲜明的微景观生态缸吸引了游客。卧龙山、老龙潭、胭脂峡、白云寺……泾源县的生态景观被活灵活现地“搬”进小小容器中,别有一番韵味。询问得知,这些微景观生态缸由泾源县残疾人联合会托养中心残疾人制作。
做的过程难不难?做微景观生态缸有什么收益?12月17日,记者来到泾源县残疾人联合会一探究竟。
走进残疾人托养中心,30余名残疾人正专注地制作微景观生态缸。小缸、圆缸、方缸,缸的样式大小不一,景别也各不相同。铺底层,放青石和干苔藓,再根据坡度铺配一层赤玉土、栽种植物、布置各种装饰,他们熟练地操作看似复杂的各项步骤,沉浸在“造”景的快乐中。
微景观生态缸操作要求不高,工作环境不受限制,市场需求较为广阔,是符合残疾人特点和需求的项目之一。泾源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朱云介绍,11月中旬,泾源县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泾源县残疾人联合会举办了微景观生态缸文创产业培训班,从选材、设计布局、制作流程到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对全县30余名具有手工制作能力的残疾人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学习微景观生态缸文创产品制作技术。制作的产品主要以泾源县地方特色自然资源为主,部分残疾人还会根据自己看到的和记忆中的风景进行创意制作。
考虑到聘请外地老师成本太高,泾源县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托养中心的工作人员加入到培训之中学习技艺,在日常工作之余对残疾人进行精心指导,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大家对这项技艺很感兴趣,做的过程中耐心和专注力很强。”工作人员兰英说,刚开始一部分人学得比较慢,但他们从不埋怨,认真学习的劲头十足。
产品陈列室里,一排排做好的微景观生态缸在灯光下绽放光彩。为了拓展产品销路,泾源县残疾人联合会与北京壹玖玖柒国际科技有限公司对接,由企业统一回收制作好的微景观生态缸,让这些带有泾源独特风貌景观的产品“有处可去”,也让残疾人增加收入。截至目前,企业已经回收120个微景观生态缸,创收2.4万元,人均收入800元。
一缸一叶,一草一石,微景观生态缸已经成为托养中心残疾人和外界交流的窗口,实现了残疾人就业增收的愿望,更向外界展示了他们内心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将继续开展培训,让残疾人掌握技能,同时把微景观生态缸文创产品制作培育成文创产业,赋能泾源文旅产业发展。”朱云说。(见习记者:任悦儿 记者:张利锋)
相关新闻
-
泾源首批50名乡村“CEO”学成归来:为“牛菌蜂”精打细算 给村集体谋划长远
[2025-10-28]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雨中抢出粒粒粮 固原市超七成秋粮已归仓
[2025-10-21] -
脱贫这些年丨“牛产业”托起群众好日子
[2025-10-15] -
上金村分金
[2025-09-26] -
一地多收 四季生金
[2025-09-25] -
蒿店古村落:修缮焕新颜 传承续文脉
[2025-09-25] -
早起赶固原丰收大集
[2025-09-22] -
甜了企业 富了农民——泾源县中蜂产业“酿”出乡村振兴新愿景
[2025-09-19] -
闽宁协作助宁夏泾源:小菌菇撑起大民生
[2025-09-17] -
“黄金叶” 托起乡村共富梦
[2025-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