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长出”红寺堡区(新时代画卷)
产业兴旺
红寺堡区一家养殖公司的养殖车间,科研人员展示培育的滩羊新品种。
产业兴旺
位于红寺堡区新庄集乡的宁夏大唐国际红寺堡三期风电项目。
产业兴旺
工人在红寺堡区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兴民纺织厂的前纺车间内更换条筒。
生活幸福
红寺堡区沙泉村的村医为村民测量血压。
生活幸福
新庄集中心小学操场上,学生正在课间活动。
生活幸福
红寺堡区弘德村村民刘克瑞和妻子马建花准备出门工作。
生活幸福
马建花在家中整理床铺。
生活幸福
红寺堡区东源村村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兑换商品。
生活幸福
红寺堡区罗山社区民乐艺术团的老年人在排练节目。
环境优美
俯瞰红寺堡区。
环境优美
弘德村村口广场上,家长接刚放学的孩子回家。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全国最大的单体易地搬迁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居住着从西海固大山里搬出来的群众。
“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曾被联合国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针对西海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情况,在国家支持下,宁夏采取移民吊庄办法,解决当地群众温饱问题,23万多贫困群众陆续搬出大山,扎根红寺堡。
黄河畔,罗山下,戈壁滩响起喧闹声。1999年,红寺堡开发区挂牌成立,彼时这里只是一个移民小镇,荒沙地上一条主街、几栋房屋就是全部。
2009年,红寺堡区设立。虽未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但红寺堡区的发展仍获得了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寺堡区弘德村看望移民搬迁群众。总书记强调,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红寺堡区进一步发展,国家将其列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新时代以来,红寺堡区聚焦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城乡一体化发展日新月异,荒漠戈壁上建成一座繁荣的生态新城。如今的红寺堡区,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环境优美。
深挖特色产业。红寺堡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0.81万亩,建设黄花菜产业示范村14个,枸杞、肉牛、滩羊等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工业从无到有。打造交通物流园、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清洁能源累计建成并网561万千瓦,占宁夏总装机容量的15.58%。
补齐基础设施。通高铁、通自来水、通宽带,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2023年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改造1万余户。
强化帮扶机制。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2023年统筹衔接及各类资金6.8亿元,发放惠农补贴2.2亿元。
丰富文化生活。2023年举办各类文体惠民活动116场次,新建运动场地13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村覆盖。
黄河清,罗山翠,红寺堡区各族群众相依相融,同心共富。
相关新闻
-
全区肉牛精深分割加工培训班在泾源县举办
[2025-08-22] -
全区五十九名工会干部在六盘山干部学院“充电赋能”
[2025-08-22] -
今年前7个月宁夏对阿拉伯国家进出口额超3亿元
[2025-08-22] -
固原冷凉蔬菜会在广州“烹”出怎样的火花?不妨来这场“山海对话”中寻找答案
[2025-08-20] -
宁夏进出口连续三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5-08-20] -
引进国外优质瓜菜、牧草品种20多个技术输出覆盖非洲、西亚、中亚等地区
宁夏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成果丰硕[2025-08-20] -
云雾山330千伏线路工程完成跨越宝中铁路施工
[2025-08-20] -
宁夏“水故事”将亮相中阿博览会 为全球水治理贡献“宁夏方案”
[2025-08-20] -
新增学位9182个!宁夏老年大学开始招生,AI应用等12个新专业将亮相
[2025-08-19] -
我市近280万亩秋粮作物长势喜人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