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富三村
西吉县什字乡什字村、杨庄村、保卫村3个村虽然地域相邻,但乡村产业发展不均衡且模式较单一。
3个村一番摸索下,“飞地经济”一拍即合。村与村之间打破村域界限,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探索出“制度联推、规划联定、民生联动、区域联手、产业联兴”的五联动模式,由杨庄村出土地资源,什字村、保卫村提供闲置劳动力,共同发展“飞地经济”。
村企手牵手,致富抱团走。2023年8月,占地面积131亩的“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在杨庄村二组建立,3个村集体联合提供土地、人力,引进企业提供技术、市场。整合涉农资金650万元,建成标准化日光拱棚78栋、日光温室1栋,实现了一年种植两茬。
“十一”期间,记者走进“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大棚,清新翠绿的芹菜长势喜人,浓郁的芹香沁人心脾。杨庄村村民鲁芳兰正在给芹菜铲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在家门口打工还能兼顾喂牛,4个月时间赚了一万多元,卖了3头牛收入4万多元。”鲁芳兰说。
园区采取“村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每亩按照600元的价格将农户的承包地流转给杨庄村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经营企业宁夏腾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亩净棚租金1800元。
今年,这个能让村民鼓起腰包的“飞地园”,种植的早熟马铃薯、芹菜、辣椒等品质上乘,广受市场认可。园区通过企业带头承包种植芹菜56栋日光温棚,每栋棚产量5000公斤至6000公斤,每公斤卖到1.4元至1.8元。头茬芹菜卖给甘肃定西客商初加工后,根据订单又发往广州等地。由村集体引领,群众就地反租倒包,认领种植了22栋日光温棚的早熟马铃薯,每栋棚产量750公斤至1000公斤,每公斤售价7元至10元。“二茬已经种植了芹菜,10月中旬上市,一栋棚还能卖一万多元。”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强说起“飞地经济”的收入,话语里充满了自信。
杨秀莲是什字村人,作为园区里的老员工,她见证了园区从建设之初的钢筋构架到如今的郁郁葱葱。“当时建园区的时候我就来这打工了,离得近,工资也可以,每个月给儿子支付完大学生活费还剩不少,我挺知足的。”“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同步发展村集体经济,联合企业增加村民务工收入,带动4人常年务工,季节性锄草、施肥、采摘用工70多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飞地园”增强“造血”功能,今年预计带动农户增收16万元以上,企业收入1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以上。按照合同约定,杨庄村分红60%,保卫村和什字村分红40%,实现了产业振兴、集体增收、村民就业致富的三赢。(记者:马茂荣 见习记者:余一筱)
相关新闻
-
全区肉牛精深分割加工培训班在泾源县举办
[2025-08-22] -
全区五十九名工会干部在六盘山干部学院“充电赋能”
[2025-08-22] -
今年前7个月宁夏对阿拉伯国家进出口额超3亿元
[2025-08-22] -
固原冷凉蔬菜会在广州“烹”出怎样的火花?不妨来这场“山海对话”中寻找答案
[2025-08-20] -
宁夏进出口连续三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5-08-20] -
引进国外优质瓜菜、牧草品种20多个技术输出覆盖非洲、西亚、中亚等地区
宁夏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成果丰硕[2025-08-20] -
云雾山330千伏线路工程完成跨越宝中铁路施工
[2025-08-20] -
宁夏“水故事”将亮相中阿博览会 为全球水治理贡献“宁夏方案”
[2025-08-20] -
新增学位9182个!宁夏老年大学开始招生,AI应用等12个新专业将亮相
[2025-08-19] -
我市近280万亩秋粮作物长势喜人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