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面积218万多亩,荒山秃岭变青山绿岭!原州区植树增绿铺就发展底色
10月10日,登上海拔2200米的禅塔山远眺,一座座高耸的峰峦连绵起伏,青色如黛。云杉、桦树、刺玫、丁香等枝叶在风中摇曳,鸟啼虫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生机盎然。
蝉塔山林场绿意盎然。
蝉塔山林场地处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中国十大石窟”之一的须弥山石窟位于林场核心区。自1983年建场以来,区域内天然次生林区经过不断修复。目前,林场经营总面积5.67万亩,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上升到3.6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林场林木种类繁多,主要建群树种有油松、杜松、山桃、红柳、沙棘、丁香等数十种,其中,杜松为原州区特有珍稀树种。
“我们沿路看见的树木都是这几年栽种的人工林。”顺着禅塔山林场护林员高学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大片整齐分布的油松。说起山上的变化,从小在山脚下长大的高学明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从以前光秃秃的山坡到今天的绿油油,其中倾注了好几代的心血。”高学明说。
随着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等政策实施,加上几代人的植树增绿工程,禅塔山又逐渐披上了“绿裳”。尤其2010年以来,原州区修缮须弥山石窟景区附属设施同时,围绕景区周边板块地貌,连续三年组织1500多名干部职工完成景区周边绿化2.25万亩,栽植乔灌树木200多万株。
漫山遍野披绿装。
荒山秃岭变青山绿岭,原州区完成了绿色蝶变。“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自然修复,区域内天然生长的珍稀植物标本杜松、桦树、刺玫、丁香等树木的种群数量迅速增多,多年不见的狍子、豹猫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原州区林业总场副场长闫志军说。如今的禅塔山林场,地形地貌独特,风景优美,森林资源丰富,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旅游风景区。
今年,原州区依托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3年固原市原州区二期项目、2023年南部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在8个乡镇街道及青石、叠叠沟、红庄等10个国有林场实施营造林13万亩,实施未成林改造提升及退化林修复9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营造林12万亩。
“我们依据作业区立地条件,科学确定不同立地条件营造林树种及模式,采用多树种、多类型配置模式,不断改善作业区生态环境和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分质量,增强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原州区自然资源局资源管理总站站长赵军介绍。
近年来,原州区按照自治区“生态立区”战略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加大林业草原建设投资力度,高质量实施一大批重点亮点林业草原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截至2022年底,原州区林草总面积218.69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持续增高,绘就一幅绿色生态画卷。
相关新闻
-
“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第三届固原百人百公里越野接力跑活动鸣枪开跑
[2025-08-25] -
宁夏出台新政 规范“草光互补”“林光互补”光伏项目生态监管
[2025-08-24] -
全区肉牛精深分割加工培训班在泾源县举办
[2025-08-22] -
全区五十九名工会干部在六盘山干部学院“充电赋能”
[2025-08-22] -
今年前7个月宁夏对阿拉伯国家进出口额超3亿元
[2025-08-22] -
固原冷凉蔬菜会在广州“烹”出怎样的火花?不妨来这场“山海对话”中寻找答案
[2025-08-20] -
宁夏进出口连续三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5-08-20] -
引进国外优质瓜菜、牧草品种20多个技术输出覆盖非洲、西亚、中亚等地区
宁夏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成果丰硕[2025-08-20] -
云雾山330千伏线路工程完成跨越宝中铁路施工
[2025-08-20] -
宁夏“水故事”将亮相中阿博览会 为全球水治理贡献“宁夏方案”
[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