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冬奥丨“冰丝带”超大跨度索网结构背后的科技力量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由22条晶莹的丝带造型曲面玻璃幕墙环绕,远观飘逸,近看宏伟。“冰丝带”的屋盖结构是超大跨度索网结构,跨度大、面积大、空间大,其建设施工与运维保障背后,中国团队贡献了重要的科技力量。
“所谓的索网结构,简单地说,就是一张由钢索编织而成的大网。这样一张大网‘扣’在了国家速滑馆的上方,形成一个马鞍形双曲面屋顶。”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罗尧治介绍,“冰丝带”屋盖结构由49对承重索和30对稳定索编织而成,长跨198米、短跨124米,“冰丝带”也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
由于一根索网就有几吨重,只有通过合理的张拉,才能织成一张网。在索网的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先地面拼装、再整体提升”的工序,由于场地空间限制,铺在地面等待张拉的钢索需要微微拱起。倘若没有准确的数据支撑,谁也不能轻易下令弯折动辄几吨的钢索。
“国家速滑馆屋盖跨度大、钢索多、内力协调复杂,这要求结构必须实现高精度的建造。”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邓华介绍,团队在浙大打造了一个缩小版的“冰丝带”模型,模拟索网结构的建造全过程,并验证结构的设计性能。
浙大团队基于大量的数值仿真结果和试验测试数据,在索网的整体提升、张拉控制、施工验收和预张力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方案和建议,为“冰丝带”大跨度索网屋盖结构的高精度建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此外,团队还通过沙袋等,在张拉好的索网施加荷载。“我们在模型上吊挂不同的荷载来模拟风吹雪打的环境,验证屋顶的强度和抗形变能力。”邓华说。
为了更好摸清钢索状态,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罗尧治团队在施工环节就安装上浙大自主开发的无线传感器,用以实时监测和力学分析。不仅在建设时发挥作用,在建成后,也依旧为“冰丝带”测量着“脉搏”与“心跳”。
“拿到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是我们开展监测分析的全过程。”浙江大学罗尧治团队成员、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许贤说,团队对速滑馆的应力、位移、加速度、温度、风压、索力六大类参数进行监测,测试点数多达千余个。
相较于传统的刚性屋面结构体系,柔性的索网屋面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结构的用钢量,这样精巧的空间设计为节能环保提供了保障。
“现代空间结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人们不断追求更大的建筑空间,也促使我们不断研究创新,来满足工程建设的重大需求。”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董石麟院士说。
相关新闻
-
自治区党委将于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2025-11-16] -
宁夏15家创新企业亮相第二十七届高交会
[2025-11-16] -
自治区宣讲团到自治区政协机关、检察院、财政厅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切实把全会精神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2025-11-16] -
六盘潮涌改革路 “小切口”撬动“大发展”
[2025-11-15] -
从“零星散养”到“规模致富” ——西吉县王民乡肉牛产业的“牛”路径
[2025-11-15] -
识县城的味道 ——隆德渝河从“臭气熏天”到“草木清香”的生态涅槃
[2025-11-15] -
清水润岸 绿锁沟壑 ——彭阳县“山水工程”重塑黄土高原生态
[2025-11-15] -
宁夏破解道地根茎类中药材“癌症”生物防控难题
[2025-11-14] -
兜底民生稳幸福——“十四五”固原市社会保障事业交出温情答卷
[2025-11-13] -
宁夏微元素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获评2025年度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5-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