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擦亮“六盘山”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宁夏固原市曾经被贴上“贫瘠”的标签,如今凭借冷凉蔬菜、肉牛、马铃薯等特色产业,以“六盘山”之名走出田间地头,进入全国各地农贸市场。这背后,是固原市举全市之力擦亮区域品牌,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固原年均气温低,气候冷凉,水土资源优势突出,孕育了优质农产品。但过去因品牌包装落后,农产品多以低价原料形式流通。2024年,当地出台《“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划(2024—2027年)》,首次系统提出构建“1+5+N”品牌体系——以冷凉蔬菜为主品牌,原州西蓝花、西吉芹菜、彭阳辣椒等5个地理标志产品为子品牌,N个企业品牌为支撑。肉牛、马铃薯、非遗文创等产业也同步发力。
固原市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互动,由市县两级主要领导积极外出推介,对接市场,并邀请30余家全国知名企业实地考察,共同叫响“六盘山”品牌。“以前是农户单打独斗找销路,现在是市委书记带队站台推品牌,底气完全不一样。”西吉县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军说。
固原好产品叫得响,离不开大平台托举。近年来,固原瞄准中国品牌日、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等“国字号”活动,推动“固原优品”走向高端市场。今年,“六盘山冷凉蔬菜”获评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地标名品典型案例,成为全国首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蔬菜区域公用品牌。
品质优,才能走得远。过去,固原蔬菜种植多停留在“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传统模式。自2017年起,固原推广拱棚辣椒、设施甜瓜、露地菜心等标准22项,引进穴盘育苗、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等实用技术19项,构建起冷凉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目前,固原市万亩以上规模的蔬菜单品已突破10个,冷凉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产量超200万吨,产业链产值超过45亿元,80%的蔬菜外销至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旅游+冷凉蔬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工业赋能提升产品价值。在雪川六盘山(宁夏)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车间,马铃薯经过18道工序变为金黄薯条,每日有50吨产品发往全球。2024年,该企业出口冷冻薯条近3万吨,远销20多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近90%,成为宁夏首个农产品出口超亿元的单体企业。以雪川农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马铃薯精深加工水平显著提升,吸引全国19个省区市将原料运至固原加工,全年生产淀粉约12万吨,占全国马铃薯淀粉总产量的17%。
作为宁夏肉牛养殖核心区,固原市“牛经济”产业链产值突破245亿元。全市现有肉牛屠宰加工厂6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达30万头;通过推广“集中屠宰、分散加工”“本地屠宰、异地加工”等新模式,建成25家牛肉精深加工企业,加工转化率从15%提升至30%,单头牛综合附加值突破3000元。
截至2025年9月,通过六盘山农特产品暨固原农文旅宣传推介系列活动,固原已与全国80余家企业签订框架协议,促成马铃薯休闲食品、西芹功能固体饮料深加工、农特产品集配中心、伊鑫瑞牛羊肉深加工等12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超10亿元。
目前,固原冷凉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肉牛饲养量突破100万头,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六盘山”品牌矩阵价值总和超260亿元,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集群作战”的蝶变。
“好生态造就好品质,好工艺塑就好品位,好产品铸就好品牌。”固原市委书记滑志敏表示,六盘山品牌的崛起,既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区域特色产业破局的典范。固原市将继续以品牌为纽带,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六盘山品牌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相关新闻
-
宁夏固原擦亮“六盘山”特色产业金字招牌
[2025-11-21] -
“两项补贴”为我市6351名困难失能老人托起幸福晚年
[2025-11-21] -
20万张消费券激活冬季文旅市场 宁夏冬季旅游诚意十足
[2025-11-21] -
求职补贴+生活补贴+实习补贴
固原市“一揽子”政策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2025-11-20] -
凡人歌丨鲁雪琴:十年入户路,一双暖心手
[2025-11-19] -
宁夏9个特色劳务品牌亮相全国大会
[2025-11-18] -
白俄罗斯学子在宁师大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
[2025-11-18] -
“固原出行”定制客运服务平台获国家级行业荣誉
[2025-11-18] -
固原市筑牢新生儿健康防线
[2025-11-18] -
“空中+”立体化治理赋能固原智慧城市建设
[2025-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