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原州区为残疾人群体点亮希望之光
在原州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一个简单的抛球动作,可能需要重复上百次;每日例行的床铺整理,能以一丝不苟的态度仔细对待;一团毛线在指尖成型,增加了一份家庭收入……这些平凡动人的画面背后,是一套精准高效的全方位服务体系。今年,原州区为残疾群体提供集康复干预、生活赋能、家庭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点亮了希望之光。
“孩子在这里,不但身体好了,还学会认字、穿衣服,脸上笑容都多了。”康复儿童家长王敏的话语里,是藏不住的欣慰。她的孩子正是原州区根据残疾儿童康复情况,精心构建的“随班就读+康教融合+上门服务”分级安置体系中的一员。这套体系确保了从轻症到重度的各类残疾儿童都能被纳入适宜的成长轨道。对于0至6岁康复效果较好的儿童,可在学龄期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实现与正常儿童的同步成长;仍需要继续支持的孩子,可以在45间功能室构成的“成长乐园”中,接受全免费康复训练和教育服务;对于行动极为不便的重度患儿,专业的流动服务团队则将康复训练直接送到家中。
康复远不止于室内训练。康复教师常常带着孩子走进科技馆、博物馆,还进行“超市购物”“公交出行”的真实体验。“我们最大的喜悦,就是看到他们能独立走向社会。”康复教师金芳动情地分享,“上周有孩子第一次自己坐公交到康复中心,整个团队都高兴得像中了奖。”
“以前去外地做康复,房租很高,费用支出压力太大。”家长张秀兰感慨道,“康复中心对我们这些来自乡镇的残疾儿童家庭全免费,终于能喘口气了。”这份踏实感源于原州区康复中心打造的“康复+住宿”一体化模式。面对偏远乡镇家庭“康复难、住宿贵”的现实困境,原州区康复中心建设了36间设施齐全的宿舍,不仅为乡镇残疾儿童家庭免去了奔波之苦与经济重负,更成为18至30周岁心智障碍者学习独立生活的“实训基地”。从“衣来伸手”到学习自理,守护的不仅是孩子的康复,更是他们有尊严的未来。
同时,原州区康复中心创新打造了“康复+就业”支持模式。在等待孩子的间隙,家长李娟用一根钩针,勾勒出生活的希望。“守着孩子还能赚钱,以前哪敢想。现在靠着这门手艺,家里多了一条挣钱的路子。”通过引入“原州织女”项目,钩织老师免费培训,并依托电商平台统一包装销售成品,形成了“培训+生产+销售”的良性循环。“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家属‘陪护还是赚钱’这道难题。”原州区康复中心主任马越说,“让妈妈安心陪护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这个家庭就有了更多希望。”(记者:王文莱)
相关新闻
-
奋进“十四五” 书写新画卷丨冷凉蔬菜全链升级的富民密码
[2025-11-12] -
基层一线看发展丨药材是苦的,产业是甜的
[2025-11-12] -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原州区为残疾人群体点亮希望之光
[2025-11-12] -
我市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 开辟渔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5-11-11] -
宁夏行政复议打通便民惠企“快车道”
[2025-11-11] -
宁夏体育旅游季户外赛事带动3.42亿元文旅消费
[2025-11-11] -
与天争时与雨赛跑:原州区全力守好群众“粮袋子”
[2025-11-11] -
一张牛肉饼“窥见”一头牛
[2025-11-11] -
从“救命薯”到“黄金链”:一颗“金豆豆”的五年蝶变
[2025-11-11] -
央媒看固原丨“3.9万志愿者+745个典型+2057件实事” 彭阳精神文明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2025-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