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繁花活力添——宁夏奋力打好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攻坚战
一个个前景广阔的项目正在你追我赶、加速推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一项项措施务实的改革政策正在落地实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聚力“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奋力打好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攻坚战,通过政策完善、审批改革、金融支持、智慧监管等多项举措,为市场主体发展保驾护航,助力“六特”破圈、“六新”发力、“六优”蓄势,整体产业面新鲜劲足。
(一)
市场主体的蓬勃生长,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的沃土滋养,更离不开精准高效的政策托举。
在宏基高新材料(宁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正平稳运转,一块块乌黑锃亮的石墨材料在传输带上整齐排列。
公司新产品已吸引国内5家芯片企业签订试订单。
仅用了15个月便完成建厂、投产,在宏基高新材料综合管理部部长陆国栋看来,这与地方政府的高效支持密不可分。“银川市政府专门为我们开辟了绿色审批通道,10天内完成12项关键审批,较常规流程提速大概70%。”陆国栋说,“有了政府部门助力,我们加快建设动力满满。”
推进8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高频事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为243家企业授信“宁质贷”4.25亿元,帮助73家企业通过商标权和专利权质押获得贷款2.3亿元,让企业获得资金“及时雨”……一系列举措出台,大大激发了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
政策的温度与力度,还让陷入困境的企业重获新生。
“企业生产线停滞,多亏国企改革重组,把我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宁垦牛羊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震告诉记者,企业整合并入宁夏农垦集团后,发展方向也随之调整,从单纯的屠宰场发展成拥有5个肉牛养殖场、1个肉羊育肥场及1家屠宰加工厂的专业化公司,牛羊存出栏规模达20万头(只),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乳肉协同养殖基地。
产业、投资、改革等政策紧密配合,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让市场主体细胞不断裂变、成长,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截至6月底,全区实有经营主体达85.71万户,同比增长3.65%。其中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分别以6.30%、2.81%的增速扩容,达到了24.29万户和60.21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占比超过九成,新增企业量增加12.47%。
(二)
我区全力托举市场经营主体的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地“苦练内功”。越来越多企业主动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创新升级为突破口,在市场风浪中笃定前行,为宁夏这片热土的澎湃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数字宁夏建设的“数盾工程”已覆盖自治区6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为70余个信息系统提供全天候安全守护。
11月4日,在宁夏荆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管道纵横交织,反应釜平稳运转。经过密闭式连续化生产,纯度超99%的戊二醛被精准灌装,即将从上海港启运,发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巨头企业。
“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荆洪科技总经理吴志强说,公司通过产学研结合和适度引进柔性专家,培养了一批长期在生产一线负责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熟练技术骨干,此外,设立上海飞地研发中心、襄阳研发分公司,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
今年以来,我区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面对市场的需求,全面转向高端装备核心关键零部件,涵盖了煤矿机械、新能源光热发电、特高压、高铁和特种汽车五大领域。独家研发的时速600公里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构架系统成功下线。在国内新能源领域,公司的光热发电核心驱动部件市场份额居第一。
“‘十四五’期间,我们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维尔精工董事长王小宁透露,随着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公司毛利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十几提升到如今的接近百分之四十。
如今,宁夏市场主体正以更足的底气、更强的活力,在国内外市场舞台上绽放新光彩。
相关新闻
-
一路繁花活力添——宁夏奋力打好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攻坚战
[2025-11-09] -
宁夏当代舞《岩话》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
[2025-11-09] -
我市启动消防宣传月活动
[2025-11-08] -
我市“四步法”推动党建指导员派驻工作提质增效 六百八十三名指导员精准赋能新兴领域
[2025-11-08] -
宁夏出台特殊困难群体殡葬救助新办法
[2025-11-08] -
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跑全区
[2025-11-08] -
魏氏砖雕斩获2025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2025-11-08] -
“六盘保姆”入选首批“宁夏工匠”技能品牌
[2025-11-07] -
凝聚思想共识 激发奋进力量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7] -
我市多措并举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2025-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