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 海子峡
我生长在原州区海子峡水库下游的开城镇善堡村。童年时,海子峡水库是我和妹妹的水上乐园。我总爱赤脚踩进水库边缘的浅滩,看水草在脚踝间缠成外婆给妹妹编的麻花辫,细鳞鱼苗啄着脚背,痒痒的,像被风揉碎的阳光。妹妹的石片总能削出更多水花,荡开的涟漪连成银链,惊起野鸭子扑棱棱撞开一帘翡翠珠串。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一汪清水,几个石片,便是整个夏天的欢愉。
母亲常在水库旁的梯田里劳作到日头偏西。我提着陶罐给她送水时,总能看见村里放羊的孩子赶着牛羊来饮水,铜铃铛摇落满库碎金。炊烟升起时,母亲唤我吃饭的嗓音混着爆炒辣子的焦香,荡过800亩的粼粼波光。那时我们喝的水是从村子尽头的水库挑来的,后来用架子车拉,父亲肩头的老茧便是岁月的见证。
2003年退耕还林后,我家的两亩多田地重归山林。再后来,水库完成了加固工程,原本土褐色的堤坝披上了水泥铠甲。最让我惊讶的是,村里通上了自来水,拧开水龙头,海子峡的水便哗哗涌出。父亲说:“这水里沉着三辈人的汗碱。”看着这水,我仿佛听见1958年筑坝时的夯歌,至今还在水波间回荡。
晚风轻轻拂过玉米地,玉米不负时令地拔节生长,那声音像是大地在呼吸。父亲在自筹自建的红色大院里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父亲名字命名的这间红色文化大院映照着新农村老百姓日子的红火与精神的丰盈。大院里陈列的2万余件红色文物和非遗藏品,是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前往各地收藏收购的,它们在无声地讲述着那些有关历史与奋斗的故事。大院也为村民们自娱自乐、排练演出各类节目提供了场地。这些年,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红色大院的硬件条件不断升级改造,村民们的文娱生活愈发多彩。
善堡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近年来政府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文化扶贫等措施助力乡村振兴,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世界也愈加走向富足。其他乡镇的文化大院也越来越多,这些不同主题的农民文化大院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让人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更自信地走向未来。
夜幕降临时,我独自漫步在水库边。月光下的库水舒展腰肢,把30多年前的童谣、60多年前的夯歌,酿成微醺的夏风。防浪墙上的灯带如银河落凡间,与星空交相辉映。恍惚间,我仿佛看见当年筑坝人点燃的篝火,听见父辈们夯土时的号子。
海子峡的水从未改变,改变的是依水而生的人们的生活。
从挑水吃,拉水吃,到后来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从黄土荒坡到绿水青山,这一库清水见证了三代人的奋斗与幸福。
如今每当我打开水龙头,看见清澈的水流,总会想起妹妹打水漂时漾开的涟漪,想起母亲田埂上的汗珠,想起筑坝人在篝火下的身影。
这水,流过岁月的沟壑,滋润着新时代的善堡村,流向所有在此生根的黎明。(作者:李甲明)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 | 重生
[2025-10-10] -
讲述 | 海子峡
[2025-10-10] -
马志兰的文学梦
[2025-10-10] -
宁夏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开展科技服务公益活动
[2025-09-28] -
固原选手荣获全国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三等奖
[2025-09-26] -
固原博物馆七年打造56期研学品牌活动 惠及师生上万人次
[2025-09-24] -
书香为伴丨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2025-09-12] -
“有高原无高峰”之题如何破? 宁夏文学界“达人”西海固文学座谈会上对话
[2025-09-06] -
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
[2025-09-05] -
口弦 | 九三阅兵感怀(词两首)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