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崖村“新生记”:一座山区空心村的振兴答卷
清晨的阳光爬过原州区头营镇张崖村的山梁,给漫山铺展的耕地镀上一层暖金色。70岁的姚虎林蹲在自家院角,正往食槽里撒玉米粒,7只羽毛油亮的土鸡围拢啄食,翅膀扑棱的声响,让安静的山村多了几分生气。“鸡苗是上个月驻村工作队送的,刚来时只有一斤重,现在没有一只生病,年底卖了又能添好几百元。”老人的笑声,在小院里格外清亮。
张崖村,是原州区山区村的典型缩影。1.2万亩耕地散落在海拔1700米至2500米的山坡上,常住人口仅54户165人,多半是像姚虎林这样的老人,年轻力壮者早已外出务工。“以前地荒着,人闲着,心里更慌。”姚虎林的儿子外出后,家里十几亩山地长满杂草。
张崖村的转机,始于“旱地变水地”的跨越——这背后,是帮扶单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倾力相助。脱贫攻坚期间,得知村里长期受缺水困扰、旱地收成没有保障,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主动对接项目,跑部门、协调资源,为张崖村引来了稳定水源,配套了灌溉设施。“水管铺到地头那天,我们都去看了。”姚虎林至今记得,清水顺着管道流进干裂的土地时的情景,“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见咱家的地能浇上水,当时就觉得,日子有希望了。”
引水工程不仅改变了耕地的“命运”,更给盘活土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村党支部书记石宗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和六盘山雪川农业(宁夏)有限公司谈土地流转时,不少老人犯起了嘀咕:“地给别人种了,我们吃啥?”
第一年,150多万元流转费陆续到账,这笔“土地租金”实实在在落进了村民口袋,按照自家水地份额分配,水地少的农户能拿几千元,够贴补大半年的油盐开支;水地多的人家,一次就能领两万多元,比自己起早贪黑种一年地挣得还多。村民捧着银行卡查余额时,之前“怕拿不到钱”的顾虑全被打消了。如今,张崖村3700多亩地已流转给六盘山雪川农业(宁夏)公司,4个种粮大户还承包了4000亩山地,直接带动40户130多人受益,荒了的土地重新焕绿。
土地流转解决了“地没人种”的难题,可村里的半劳力、弱劳力仍想多挣点零花钱。作为帮扶单位原州区农业农村局派驻的第一书记,樊奇和工作队员蹲在村民院子里琢磨:“老人干不了重活,庭院里的小产业正好合适。”他们很快联系原州区动物疾控中心,协调来500只鸡苗,这些鸡苗提前接种疫苗,壮实好养活。工作队挨家挨户送鸡苗,全村60户每户分7到8只,鸡苗的成活率100%。
姚虎林的鸡圈搭在屋檐下,每天早晚各喂一次食,用不了半小时。“以前院子空荡荡的,就老两口坐着晒太阳,现在听着鸡叫,一下子变得热闹了。等鸡下蛋了,就把鸡蛋攒着,儿子回来带进城,孙子爱吃土鸡蛋。”庭院经济像一粒种子,在张崖村的院落里发芽,不仅给老人添了收入,更让他们有了生活的盼头。
村里的老人生活有了着落,工作队也没忘了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稳住就业,就是稳住一家人的底气。村民李怀义的儿子李小银在银川打工,去年听说有稳岗就业补贴,却不知如何申请,也没留存工资凭证。驻村工作队入户宣传时,樊奇特意嘱咐李怀义:“让儿子把工资流水、微信收款截屏存好,我们帮他报。”今年春天,李小银的1200元稳岗补贴到账后,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爸,补贴拿到了!我给您买了台新收音机,下次回来带回去。”目前,张崖村已分两批次帮助50名务工人员申领到稳岗补贴,第三批正在办理中。
这几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揣着政策手册,挨家挨户跑:讲“三保障”,让老人知道看病能报销、住房能维修、孩子上学不花钱;讲移风易俗,提醒村民彩礼不得超过9.8万元,“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顺”;讲防诈骗,叮嘱老人千万别信“天上掉馅饼”的幌子。就连村里自来水偶尔断流的时候,工作队都会第一时间联系维修人员,不让老人多跑一趟。
如今的张崖村,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水、电、路全通,市级帮扶单位市住建局已定下方案,准备修缮6组的破损道路;村里的清酒厂用本地糜子酿酒,不仅消化了农户的余粮,还雇了5名劳动力帮忙,每人一年能挣6000多元;党员的“三会一课”有声有色,在外党员没法回村,就通过微信视频参与;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开展党员冬季轮学、主题党日等活动,原本因班子年龄偏大被关注的村“两委”,战斗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张崖村的变化,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原州区,还有许多像张崖村这样的山区村落,它们同样扎根山间,同样面临“空心化”的困境,也同样在政策帮扶中找支撑、在土地盘活中挖潜力、在庭院经济中寻增收。
从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牵头建起引水工程、让旱地变水地,到六盘山雪川农业(宁夏)公司与种粮大户携手盘活土地、带活增收,再到鸡苗入户添家用、稳岗补贴稳生计,张崖村走过的每一步,都精准踩在了村民的“急难愁盼”上。
正如张崖村的驻村帮扶队员常说的:乡村振兴从来不是“等靠要”,只要找准小切口、办好实在事,就能让“空心村”一步步焕发生机,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奔头。(记者:王建保 梁园 何恩波)
相关新闻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一头牛“裂变”出一条产业链 泾源“黄金产业”带动万户增收
[2025-09-18] -
隆德县司法局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2025-09-18] -
修旧如旧,建新如故!隆德县传统村落留住“根”,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2025-09-18] -
泾源县144户农户喜收“阳光红利”
[2025-09-18] -
隆德县定制产业帮扶方案助农增收
[2025-09-17] -
彭阳县精准施策破解农村基建难题
[2025-09-17]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彭阳县探索“特殊学校+康复中心+送教上门”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98.1%
[2025-09-17] -
宁夏隆德: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绘就生态康养新图景
[2025-09-17] -
辣椒串起产业链
[2025-09-16] -
隆德县“四航”工程锻造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