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固原,不得不让人心生热爱
提及固原,你的记忆还在“西海固”那个与干旱贫瘠相连的名字上吗?那么,邀您再踏上这片土地,扑面而来的一定是蓬勃发展的产业、绿水青山的画卷、融合创新的活力与穿越时空的人文底蕴。一场深刻的蜕变已然发生,这样的固原,不得不让人心生热爱。
这份热爱,源于它向创新要动力,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的智慧与韧性。高海拔、气候冷凉,曾是制约固原农业发展的“短板”,但固原人以科技与理念的创新,点石成金,“冷凉蔬菜”闯出了大名声。这里日照足、温差大、病虫害少,孕育出的蔬菜品质上乘、口感清甜,成为南方盛夏市场备受青睐的“稀缺品”。从“为温饱发愁”到为“粤港澳大湾区供菜”,固原的田间地头书写着从传统农业到现代高效农业的传奇,这不仅是产业的腾飞,更是发展思路的华丽转身,彰显了固原人民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这份热爱,源于它以融合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的无限活力。新时代赋予固原新的发展机遇,固原也执起了“融合”之笔,绘就出了一幅“农文旅体”共生共荣的崭新画卷。昔日的坡耕地,变成了层层叠叠、风景如画的旱作梯田,吸引无数游客和摄影师前来打卡;采摘园里,欢声笑语不断,体验式农业让农产品价值倍增;六盘山上,长征故事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红色研学与避暑登山蔚然成风;一场场山地自行车赛、“村BA”篮球竞技,一次次六盘山越野之旅,让运动的激情在青山绿水间挥洒。这种融合,让农业成为旅游的看点,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体育成为旅游的增量,最终让群众的钱包更鼓,让乡村的人气更旺,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这份热爱,源于它用绿色作答,守护并展现的优越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实践。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植树造林、生态修复,曾经的“秃头山”披上了“绿衣裳”。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同一座“天然水塔”和“高原绿岛”,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也成为各种动植物的乐园。夏季的固原,凭借18℃的清凉成为天赐的凉爽空调房,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老龙潭的飞瀑、野荷谷的幽静,无不向世人展示着黄土高原上难能可贵的江南意蕴。这片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固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送给每一位来访者最珍贵的礼物。
这份热爱,更源于它用心守护,并能与人深情对话的厚重历史与人文。固原的历史,是一部摊开在黄土高原上的史诗。它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重镇,驼铃声仿佛还在须弥山石窟的佛像耳边回响;它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古城墙与战国秦长城遗迹默诉着金戈铁马的往昔;它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站,毛主席在此挥就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诗篇,将台堡的长征会师纪念碑闪耀着不朽的精神之光。这里的人文,深沉而温暖,既有历史的粗粝感,又有民俗的烟火气。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固原的今天赋予了独特的灵魂和深度。
如今的固原,早已颠覆了旧的印象。它不再是单一的、符号化的“贫困地区”,而是一个将自然馈赠、人的奋斗、历史的积淀与时代的机遇完美结合的多元、立体、充满魅力的城市。这份热爱,不是来自刻意的宣传,而是源于亲眼所见的生机、亲身体验的舒适和内心感受到的震撼。
这样的固原,以其自强不息的奋斗、创新融合的智慧、绿水青山的颜值和厚重温暖的人文,自然而然地,走进人们的心里,让人不由得心生一份深深的敬佩与热爱。它值得我们为之点赞,更值得您亲自前来,发现它的一切美好。(记者:张艺菲)
相关新闻
-
“六盘保姆”入选首批“宁夏工匠”技能品牌
[2025-11-07] -
凝聚思想共识 激发奋进力量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7] -
我市多措并举打造优良营商环境
[2025-11-07] -
市领导看望慰问新闻工作者
[2025-11-06] -
宁夏出台新规强化行政复议力量 筑牢行政争议化解“人才基座”
[2025-11-06] -
彭阳年处置三百万吨煤矸石 综合利用项目加速推进
[2025-11-06] -
“笔墨丹青绘初心·廉韵辉映六盘山”作品展开展
[2025-11-06] -
宁夏固原“体育大餐”让中小学生“动起来”
[2025-11-06] -
稳岗增收筑幸福 乡村振兴谱新篇——固原“十四五”就业民生答卷
[2025-11-06] -
我市首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
[2025-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