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行李箱坐专车 按月打卡发工资
三营镇让村民端着“铁饭碗”闯天下
“现在的工作很踏实,日子很有盼头。”6月18日,在宁夏军平铁路维修工程有限公司铁路维修工地,罗斌正熟练地检查轨道螺栓。
罗斌是固原市三营镇今年第3批“点对点”送往铁路维修企业务工队伍中的一员。6年前,他跟着村里的劳务经纪人第一次出门打工;今年,镇里直接联系企业,帮他省去了中介费,月工资涨到4500元。“吃住全包,一年能攒5万元!”他掏出手机展示刚翻新的农家小院照片。
像罗斌这样的“老铁路”在三营镇不在少数。宁夏军平铁路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再兴,正是从三营镇走出去的“领头雁”。他企业的九成员工来自家乡,“政府今年主动签协议,包车送工,连员工孩子上学都帮忙协调,我们招工更省心!”下半年,公司计划再招100人,订单已提前被三营镇“预订”。
三营镇是固原劳务输出的“老典型”,但过去村民外出务工多靠“老乡带老乡”。2025年,镇政府创新建立“镇政府统筹+村委会组织+劳务经纪人带动”的三级机制,将分散的劳动力“攥成拳头”。
“我们摸底全镇1.7万劳动力,按技能、意愿分类建档,再对接企业需求。”三营镇劳务工作站负责人指着墙上的就业分布图介绍。截至目前,全镇已转移就业8971人,其中政府直接组织输送5651人,274名务工者“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专车都安排妥当。
劳务输出不是“送出去就了事”。三营镇专门成立跟踪服务小组,每月联系企业和务工者,解决薪资纠纷、子女就学等难题。最近,工作站还联合企业开设线上技能培训,帮村民考取焊工、电工等证书。
劳务输出的变化写在村民的笑脸上:从“背着编织袋挤火车”到“提着行李箱坐专车”,从“年底讨薪难”到“按月打卡工资”,一条由政府搭桥、企业接力的致富路,正让黄土高原上的劳动力“跑”出新生机。“劳务经济要变成‘共富经济’。”三营镇党委书记马成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拓展合作企业,同时培育本地劳务品牌,让更多村民端着“铁饭碗”闯天下。
相关新闻
-
宁夏山区村干部川区“求学记”:“我想在西海固的水里养螃蟹”
[2025-09-18] -
宁夏作家张学东作品《蛇吻》《 家犬往事》在俄罗斯受热捧!
[2025-09-17] -
一对福建教师夫妻的“山海之约”
[2025-09-17] -
固原康养之旅何以暖心又安心?
[2025-09-17]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既保障“住有所居”也推动“住有优居”固原市“保障+市场”双轨制住房体系让城市更有温度
[2025-09-17] -
全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总决赛收官
[2025-09-16]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涵盖32类194项内容 固原市2025版“一业一册”合规清单推动服务“跑在”风险前
[2025-09-16] -
隆德县李士村:分红大会暖民心 文明新风促振兴
[2025-09-15] -
何杰东京世锦赛顺利完赛 在国内选手中排名第一
[2025-09-15] -
建筑垃圾“变身”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