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成功建立固原黄牛谱系档案
近日,宁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自治区牛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马云告诉记者,针对制约我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团队联合吉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申报并获得自治区科技厅立项实施的“宁夏本地黄牛优异基因挖掘利用和高效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重大科技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组建了固原黄牛优势基础群体,在基础群内进行系谱登记、性能测定、肉用性能指数分析及外貌评定。已构建高质量固原黄牛参考基因组,精细绘制了固原黄牛DNA指纹图谱,鉴定了一批调控生长、风味和肉品质性状相关的基因。
为什么要建种质资源库?项目负责人魏大为副教授告诉记者,产业发展离不开良种的支撑,没有好的种质资源不可能发展优质的产业。项目团队以保种扩群为基础,建立了固原黄牛种质资源库,目前已保存固原黄牛组织样、血样、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200余份,并开发了固原黄牛配子冻存体系,形成了完整的谱系档案,通过保种场进行工厂化保种,每年进行良种登记、科学选育。
“我区黄牛肉质好,风味佳,但种群少,生长周期慢。推进这一项目将为宁夏挖掘自有种质资源潜力,助力六盘山特色肉牛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科技支撑。”马云说。该项目团队以我区现存地方黄牛为基础,通过建立超数排卵供体牛分子辅助筛选技术等现代繁殖技术,为宁夏六盘山肉牛新品种(系)培育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实施后,预计生产常规胚胎1600枚,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80万元;生产性控胚胎500枚,新增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按照移植妊娠率50%,犊牛存活率98%计算,常规胚胎和性控胚胎累计可生产优质固原黄牛1000余头,结合优质种公牛冻精生产及饲养成本节约,可累计新增直接经济效益8340万元。目前,项目团队与企业共建了1个固原黄牛繁育联合研究基地,筛选了7个固原黄牛繁育家系,已形成区内最大的地方牛资源群体。
据了解,今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立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6项、重点科技项目109项,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聚焦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
“兜”住最困难群体 “保”住最基本生活 宁夏民生兜底保障网越织越牢
[2025-10-24] -
宁夏成功避险防范两起滑坡地质灾害
[2025-10-24] -
“十四五”期间,宁夏17.2万套公租房托起群众“安居梦”
[2025-10-24] -
宝中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25-10-23] -
2025闽宁产销对接会落幕 固原斩获1.27亿元签约+2150个岗位
[2025-10-23] -
美丽宁夏绘就新画卷
[2025-10-23] -
固原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经验向全国推介学习
[2025-10-23] -
破解低空领域监管难题!宁夏首个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上线
[2025-10-23] -
宁夏实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荒漠化沙化土地连续25年双缩减
[2025-10-23] -
空气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标! 宁夏多项生态指标居全国前列
[2025-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