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年前的古人类“蒙自人”,长什么样?
通过古DNA研究,我国科学家揭开了生活在1.4万年前的“蒙自人”的神秘面纱。该成果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蒙自人”1989年出土于马鹿洞,位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经专家鉴定,该洞穴为古人类遗址。经过抢救性发掘,洞中出土了包括“蒙自人”头盖骨、下颌骨、股骨在内的30余件古人类化石,及马鹿、猕猴、黑熊等动物化石。

马鹿洞遗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明介绍,对马鹿洞发现的一具相对完整的头盖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头盖骨主人是一名年轻的女性,身高和体重分别在155厘米和46公斤左右,头骨高度低,深肤色,鼻梁不高,脑容量偏小,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生活在约1.4万年前。“虽然‘蒙自人’处于现代人的变异范围,但形态特征却很复杂。”张晓明说。

“蒙自人”头盖骨。(蒙自市文物管理所供图)
为了揭开“蒙自人”的神秘面纱,研究者用“蒙自人”的头盖骨碎片展开了古DNA遗传学分析,发现“蒙自人”是早期现代人,而非古老型人类。研究还发现,从我国南方的云南马鹿洞到北方的黑龙江流域,约1.6万至1.4万年前已经形成了中国人群共享的遗传成分,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线索。
此外,研究者通过建构“蒙自人”肤色基因模式,推测“蒙自人”可能有深肤色,且中国人群“浅肤色”的基因突变最早可能发生在距今约7500年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这也使得中国人群比东南亚人群肤色更“白”。(海报中使用的“蒙自人”女性及其生态环境复原图由任文煜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供图。)
相关新闻
-
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宁夏“十五五”将实施“技能照亮前程”“技能宁夏”“技能强企”等专项行动
[2025-11-17] -
宁夏斩获5项农业节水科技奖 为全国节水治水提供“宁夏方案”
[2025-11-17] -
宁夏“十五五”规划《建议》部署四项重大战略任务
[2025-11-17] -
“十五五”时期宁夏重点围绕四个方面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2025-11-17] -
“十五五”时期宁夏将聚焦四个方面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5-11-17] -
“十五五”时期宁夏将构建新能源与“煤油气水火氢”协同发展新格局
[2025-11-17] -
2025年全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在我市开班
[2025-11-17] -
【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而不懈奋斗
[2025-11-17]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固原地理标志全产业链产值达108.5亿
[2025-11-17] -
登高逐梦峰景秀 ——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侧记
[2025-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