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声上两会 | 以产业促振兴 激发富民强村活力
网友留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区部分农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如何加强产业与村民关联度,提升产业致富带富能力, 激发富民强村活力?
代表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要因地制宜,根据乡村实际情况来发展特色产业,这样才能加强产业与村民关联度,提升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能力。我的家乡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玉池村,乡亲们都是从南部山区搬迁过来的,有养牛的传统。搬到这里后,乡亲们继续养牛,但养的却是西门塔尔等品种牛,繁育售卖牛犊子,效益要比在老家养牛时好得多。另外,村上还种起了经济作物黄花菜,去年行情特别好,1亩地能卖好几千元。村郊建起近500栋蔬菜大棚,栽苗、拉帘子、采摘等工序都需要不少人工,给村民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离玉池村不远的弘德村,全村的土地都被集中流转出去,不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但是,这个村紧挨着宁夏弘德工业园区,里面有纺织厂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许多村民就近到园区企业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跳出红寺堡,放眼宁夏乃至全国,这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村民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敢于破局,以发展的眼光来调整产业布局,做到因时、因势、因地,持续推动村民稳定增收。
委员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蒋齐:要充分结合乡村实际,发展接地气、合实情的乡村产业,着力打造果蔬、养殖、特色种植、工艺品制作等农业、手工业产业,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和规模经营。着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现以城带乡、以工带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有钱可赚的农业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另外,要因地制宜,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盘活集体闲置资产资源为突破口,采取自主经营和大户带动模式,构建多元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村内产业发展,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致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链,尽可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营造创业氛围,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部分地区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构建产业展示基地,打造一批优质的水果种植区、肉牛养殖区、蔬菜培育区等。大力发展“品牌+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由村集体负责打造本土农副产品品牌,并统一生产标准和制作工艺、统一培训、统一挂牌销售。要大力培育造就新农民群体,着力加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技术培训等,着力引导在外务工农民、大学生、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各类群体回到农村壮大特色产业,为产业创新注入强大的正能量和源源不竭的驱动力。
(记者 杜晓星 陈思 采访整理)
相关新闻
-
我市着力打造全国马铃薯“三大基地”
[2025-05-07] -
从产地到餐桌
[2025-05-07] -
“五一”假期我市开展多类促销活动30余场点燃消费热潮
[2025-05-07] -
市市场监管局原州区分局开展“民用三表”集中整治
[2025-05-06] -
这山这水这青春——宁夏青年追梦者群像
[2025-05-04]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深根厚土,拔节抽穗桑梓地——西海固乡村振兴路径调查之四
[2025-05-03] -
综合施策稳增长 全力攻坚补缺口 宁夏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2025-05-03] -
宁夏将扩容普高“学位”
2030年升入普高学生比例达85%以上[2025-04-30] -
祝贺!宁夏3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京接受表彰!
[2025-04-29] -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市医疗保障工作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