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方 渠相通 路相连 旱能浇 涝能排——我市高标准建农田造良田
4月18日,彭阳县白阳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田间机械穿梭,一派繁忙,层层新筑的梯田如画似景。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高质量完成自治区下达的5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为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我市抢抓时机,加快推进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为粮食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过去田面较窄,一块地巴掌大,没办法从事全程机械化种植。”白阳镇白岔村种植大户马银祥说,“改造后,完全不一样了,地又宽又平,道路配套也跟上了,便于机械化耕种。”从平田整地到播种、植保、收割,这几年,马银祥流转的1800亩土地全程实现机械化。
在推进高标准梯田建设中,项目县区打破乡镇、村组、地埂界线,采取“二合一”或“三合一”的办法,打造“大块田”、“水平田”、“农机田”。“通过平整土地、土壤改良、道路建设等方式,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了,原来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干部虎治礼说。
被划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耕地资源被充分盘活利用。“过去1亩地50元流转费没人要,现在许多企业抢着流转,每亩地流转费200元左右。”白岔村党支部书记梁国文说,企业流转土地,吸纳村民打工,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村民收入。“项目区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500元,生产效益普遍提高15%-20%。”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我们还将推进高标准农田与粮食生产稳产保供、农机农艺技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融合发展,做足‘高标准农田+’文章。”(记者:芦淑颖)
相关新闻
-
中国文联“强基工程”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固原
[2025-06-17] -
匠心技艺 薪火相传
[2025-06-17] -
国家级艺术家来固原啦!教跳舞、讲朗诵、办演出……这波文化福利给力!
[2025-06-17] -
禁止强制捆绑 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自动续费专项治理
[2025-06-17] -
“传统+潮流”的新体验!非遗消费嘉年华邀你来打卡~
[2025-06-15] -
我市“四延伸”推进新时代救助工作转型升级
[2025-06-15] -
坚持“开门编规划” 自治区商务厅深入基层汲取智慧
[2025-06-15] -
宁夏实施“明天计划”项目资助困境儿童
[2025-06-13] -
宁夏已有3.96万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25-06-13] -
我市药品经营“清源”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5-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