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年时光,赴一场山海之约 ——厦大研支团隆德分队的青春答卷
秋日的隆德,层林尽染。隆德县第四中学校园里,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老师老师,我们的篮球架到树上了,你能帮我们拿下来吗?”学生马杰找到他们的体育老师高帧的办公室。师生协作下,篮球很快被拿了下来。“高老师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平时能玩到一起,我们都很喜欢他。”马杰有些腼腆地说。
这位受学生喜爱的高老师,正是厦门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隆德分队队长。今年7月,他和3名队员接过教育帮扶的接力棒,带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的信念,来到隆德四中开启新一轮的支教。
教书育人是他们的初心。队员们承担语文、物理、体育等基础课程,引入翻转课堂、情景模拟等先进教学理念,受到师生们欢迎。还创新“互联网+支教”模式,开设“南强名师云讲堂”,邀请厦门大学、厦门市教育系统的名师,已成功举办22期知识科普、艺术鉴赏、心理辅导等主题讲座,累计收看人次近百万,受到新华社、团中央、自治区团委等媒体和平台关注报道。
不止于课堂,他们更用特长激发孩子的兴趣。协助隆德四中组建学生会、广播站、合唱团、“暖暖小屋”心理咨询室。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课堂,让理想的种子悄悄发芽。八年级学生杨羽晗的梦想,就是成为像支教老师那样的人:“他们不仅懂得特别多,还非常有趣,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

如果说现在支教团成员们已经和师生打成一片,那么初到隆德时,可以说是交流困难。那时,大家都面临一个问题——听不懂当地方言。“第一次开会,领导和老师们讲了很多,但我几乎什么也没听懂。多亏了有个老师给‘翻译’。”支教团成员彭轻梦笑着说。自己努力去听、去学,加上热心同事和学生的帮助,经过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克服了语言的困难。“师生和外面的百姓们都很热情,看到我们这身蓝衣服都会给我们帮助。”指着标志着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身份的蓝装,支教团队长高帧语气里满是骄傲。
温暖是相互的。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设立“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和“小鱼看世界”青少年研学营,帮助更多当地的“小鱼”游向大海,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近10年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资助1268名隆德县困难学生,累计资助金额80余万元。2024—2025学年,队员们募集“这条小鱼在乎”奖助学金36万余元,覆盖480名学生;组织隆德县10名学生与2名教师前往厦门参与研学。
在县域范围内,队员们参与闽宁协作“圆梦蒲公英”七彩假期暑期公益兴趣班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当地孩子全面发展。“一届又一届,不断地给我们学校注入新鲜血液,希望我们能更好融合,也希望这份闽宁情能一直延续。”隆德四中团委书记毛阿利表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自2017年与隆德四中建立对口帮扶以来,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共有9届共43名队员来到隆德县,在三尺讲台上书写青春的“奋斗”答卷。“可能这辈子只有这一次服务西部教育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做好。”支教团隆德分队队长高帧眼神坚定。(记者:王沛 潘辉 实习生:张倩)
相关新闻
-
用一年时光,赴一场山海之约 ——厦大研支团隆德分队的青春答卷
[2025-10-24] -
西吉县党家岔湿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2025-10-24] -
旱塬也能养海味
[2025-10-23] -
彭阳苹果凭品质“出圈”
[2025-10-23] -
泾源黄牛肉有了全国认可“新标尺”
[2025-10-23] -
彭阳苹果再揽金银奖
[2025-10-23] -
“养殖贷”托起农户“牛”日子
[2025-10-23] -
彭阳县雨后抢修“民生路” 筑牢出行“安全网”
[2025-10-23] -
隆德县供电公司专项走访排查用电隐患
[2025-10-22] -
隆德县创新“挂联诺”机制 党建引领助力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
[202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