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塬也能养海味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鱼虾蟹这些水产,总是与“江南水乡”联系在一起。然而,谁能想到,在原州区彭堡镇申庄村,一位跑工程出身的工人,在此发展起了工厂化水产养殖产业。
10月22日,走进固原丰和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产养殖场,一排排圆形养殖池内水流潺潺,螃蟹张牙舞爪,充满活力,工人在一旁熟练捆扎、打包、装箱。
公司的负责人叫王维军,年轻时他走南闯北干工程。多年的闯荡锻炼了他的胆识,更开阔了眼界。在南方沿海地区跑工程时,他敏锐地注意到,水产养殖的市场需求旺盛,利润可观。“当时心里就想,咱们固原的老百姓想吃一口海鲜,得从几千公里外运来,价格也贵,为什么不在家乡养海鲜呢?”
2013年,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新事业的憧憬,他毅然返乡,将创业的第一站选在了原州区开城镇大马庄水库,开始了最初的水产养殖尝试。经过几年摸索,2016年,他正式将水产养殖确定为主业,在彭堡镇扎根。
创业的起步阶段最为艰难。面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宝贵且水产技术欠缺,他只能从养殖门槛相对较低的“四大家鱼”养殖入手。“家鱼好养,但市场有限,不突破的话产业做不大。”王维军说。
转机出现在2019年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大力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在政府精准对接下,王维军的养殖场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宁夏水产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专家团队的线下指导,以及分批次的技术学习,让他的养殖观念与时俱进。从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转变为引入先进的工厂化养殖系统。通过现代化设备,精准调节水温、水质、pH值等,解决了水产品“水土不服”的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背后的环保理念。养殖用水主要是当地的灌溉用水。这些水在工厂化养殖系统中并非一次性使用,而是通过净化尾水,实现二次利用。
据王维军介绍,他们投喂的饲料以培育生物饵料为主,加上循环水营造的优良水质,降低了水产药物的使用。“这样养出来的水产品更健康,肉质紧实,味道也更自然。”如今,养殖场的鲈鱼、南美白对虾、螃蟹等,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天津、上海、广东等全国市场。今年,水产养殖场的销售额预计能达到600万元。
个人的成功,并非事业的终点,如何让水产生意惠及邻里,成为他新的思考方向。
“水产这类活物需要24小时观察活跃度,要像照顾小孩子一样上心。”王维军打趣说,企业用工高峰期能达到2000人次,有效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同时,企业也与村集体达成合作。2024年,双方探索建立起4个鱼菜共生棚,当年为村集体贡献四万元租金收入。“今年,村集体积极协助企业,改建了新厂房,帮助企业扩展了养殖规模,我们也达成了每年21万元的租金合作。”申庄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兵说。
这座工厂化养殖基地,成为了科技赋能乡村产业的生动实践。王维军与乡亲们不仅成功让水产在西北旱塬“安家落户”,还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循环、村企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记者:王文莱 赵昱杰 实习生:张倩)
相关新闻
-
旱塬也能养海味
[2025-10-23] -
彭阳苹果凭品质“出圈”
[2025-10-23] -
泾源黄牛肉有了全国认可“新标尺”
[2025-10-23] -
彭阳苹果再揽金银奖
[2025-10-23] -
“养殖贷”托起农户“牛”日子
[2025-10-23] -
彭阳县雨后抢修“民生路” 筑牢出行“安全网”
[2025-10-23] -
隆德县供电公司专项走访排查用电隐患
[2025-10-22] -
隆德县创新“挂联诺”机制 党建引领助力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
[2025-10-22] -
小菌菇撑起大产业
[2025-10-22] -
闲置校舍变鸡舍 年产鸡蛋超1.5亿枚 产值突破亿元 彭阳“朝那鸡”孵出富民产业链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