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丨十年耕耘,三千亩网纹瓜是他新的“勋章”
9月的固原,秋收农忙,瓜果飘香。在原州区黄铎堡镇曹堡村千亩瓜田里,网纹瓜如翡翠般饱满,浓郁瓜香里藏着退伍军人魏勇平十年耕耘的故事。
从退伍军人,到当地响当当的网纹瓜种植大户;从创业初期的“探索者”,到每年带动数千人次就业的“领路人”,魏勇平凭着军人“敢闯敢干、不服输”的血性,蹚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部队二十年干的也是后勤,早把‘农’字刻进了心里。”谈及归乡初心,魏勇平的话语朴实坚定。2013年刚退伍时,魏勇平带着在部队后勤积累的种养经验,一头扎进养殖业:投资80万元买地建厂,40多万元购进牛羊,满心期待在家乡干出一番事业。可市场的“冷水”来得猝不及防——2013年至2015年,牛羊市场波动较大,他高价引种、低价出栏,两年间亏损近40万元,不得不暂停养殖。“难是真难,但部队培养我这么多年,哪能轻易认输?”短暂调整后,他把目光转向土地,开启了新一轮“冲锋”。
2015年起,魏勇平流转黄铎堡镇黄铎堡村600亩土地,试种青贮玉米、马铃薯、张杂谷。起初张杂谷每公斤能卖5.3元,可第二年价格直接跌至每公斤3.6元,“一亩地算下来赚不了多少钱,跟着别人种永远没出路。”魏勇平说,连续几年农作物收益不稳定,他下定决心出去看看,寻找真正适合本地、能赚钱的品种。
2022年底,魏勇平到多地考察,从西北到南方,对比十余种经济作物的市场前景与本地水土适配性。最终,网纹瓜进入他的视野——这种高附加值作物市场需求大,经测算,黄铎堡镇的昼夜温差、土壤酸碱度都适合其生长,“当时就觉得,这是能让乡亲们跟着赚钱的‘好路子’。”2023年,魏勇平开始试种,收获的网纹瓜因糖度高、口感好,一上市便销量极好,这坚定了他转型种植的信心。
2024年,魏勇平扩大规模,又在黄铎堡村流转700亩土地,今年更是一举拿下曹堡村1700亩土地,网纹瓜种植面积扩大至3000亩。为破解销售难题,他在考察过程中对接了海南一家企业,达成合伙入股协议:他负责搭建大棚、打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合作方负责种植技术与订单销售。“销售端有保障,咱就能安心把瓜种好。”魏勇平信心满满地说。如今,基地两条自动化分拣线日均打包120吨网纹瓜,发往全国各地。他计划明年再建有机肥厂、育苗厂,从种苗、种植到加工、销售,逐步实现产业闭环。
“农村要发展,得让乡亲们有事干、有钱赚。”这是魏勇平常挂在嘴边的话。在魏勇平的数千亩瓜地里,季节性用工量大,每年平均带动7000余人次就业,发放工资260万元至300万元——犁地、旋地、铺膜、摘瓜、装车等大部分农活,优先雇佣本地村民。掐瓜蔓、挑瓜拣瓜等技术活,魏勇平也想着“传帮带”。起初,这些技术活需从海南、浙江、安徽等地聘请技术工,后来,在魏勇平的带动下,特意让本地年轻人跟着学习。如今,村民殷效明已能独立种植30亩网纹瓜,“把技术教给乡亲,大家才能一起富。”魏勇平笑着说。
每到3月种瓜、7月收瓜的旺季,镇上的宾馆全被外来技术工和收购商住满,还得额外租民房,两三百名外来人员在此落脚,间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消费。
如今,站在网纹瓜基地里,看着藤蔓上圆润的果实,闻着阵阵果香,魏勇平满脸欣慰。基地技术指导朱友林称赞:“这里气候土壤条件优越,种出的网纹瓜糖度高、口感好,我们包技术指导,他们把基础打得牢,合作得很顺畅。”包装车间里,工人分工协作,撕瓜纸、剪瓜绳、称重分选、套网装箱,流水线高效运转;门口货车有序装车,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十年耕耘,3000亩网纹瓜是魏勇平新的“勋章”。面对未来,他仍满怀信心:“部队教会我敢闯敢干,只要能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让家乡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好,再多的苦我也能吃!”(记者:梁 园)
相关新闻
-
固原市全国农民篮球(村BA)邀请赛暨2025年丰收大集促消费活动明日开幕
[2025-09-18] -
相聚六盘山下 共赴红色之约 ——第三届宁夏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暨农文旅促消费活动开幕式侧记
[2025-09-18] -
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交流分享会在西吉县举办
[2025-09-17] -
红色文化产业项目对接沙龙在西吉县委党校举办
[2025-09-17] -
2025年全区高山蔬菜采后加工及绿色标准化技术观摩培训班在我市开班
[2025-09-17] -
宁夏以供需对接“小切口”做活工业经济大循环
[2025-09-17] -
宁夏加强农村公路项目质量抽检 筑牢“四好农村路”质量安全底线
[2025-09-17] -
宁夏农业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
[2025-09-17] -
前8个月宁夏外贸进出口143.2亿元 增速居全国第11位
[2025-09-17] -
我市科教人才三位一体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