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凉蔬菜绿满川 药材飘香牛满栏
8月7日,行走在西吉县吉强镇的田野间,连片的蔬菜基地绿意盎然,中药材种植区生机勃勃,现代化肉牛繁育基地牛群健壮,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吉强镇紧扣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部署,以“全产业链”思维为引领,聚力发展冷凉蔬菜、中药材、肉牛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联农带农,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
冷凉蔬菜书写富民新篇章
在吉强镇万崖村露地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紫云农多多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小江带着工人收购刚采摘的广东菜心,每筐都会放置溯源二维码。邓小江指着眼前绿油油的基地介绍:“这里海拔高、气候冷凉,种出的广东菜心口感脆甜、品质上乘,深受南方消费者青睐。村里就有育苗基地,从种苗到农资供应再到技术指导,全程‘一站式’服务,太方便了。”
去年,西吉县兴农蔬菜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投资创建露地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肥沃的土壤,配套应用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吸引了大批客商。“基地验收合格面积900亩,另有设施大棚67亩,主要种植广东菜心、西蓝花、芹菜、胡萝卜等优质品种。”万崖村党支部书记李生斌说。
万崖村冷凉蔬菜产业的繁荣是吉强镇冷凉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作为西吉县冷凉蔬菜核心产区之一,吉强镇始终将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为确保基地高效运营,吉强镇创新推行“五统一”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基地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参与蔬菜种植和务工,户均年增收超1.5万元。
今年,吉强镇冷凉蔬菜产业再扩规模,全年种植蔬菜12903亩,育苗1500万株。其中,万崖村种植2411亩、马营村种植4445亩、套子湾村种植852亩……各村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蔬菜,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让“菜篮子”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钱袋子”。
中药材产业种出乡村振兴新良方
曾经,吉强镇上堡村600亩芍药花海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这片土地不仅扮靓了乡村,更成为村民增收的“药箱子”,也开启了吉强镇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的先河。
“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最初以马铃薯种植和粉条加工为主,因发现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逐步拓展业务。”西吉县万邦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学平说,2021年,合作社围绕做大做强、提高品牌、增加收益目标,在提升粉条质量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中药材种植。
今年,合作社在万崖村新建510亩中药材基地,前期投资145万余元,种植芍药、党参、板蓝根等。“我们配套建设了中药材加工车间、存储库房和晾晒场地,引进洗床、烘干机、切片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条延伸。”曹学平介绍,基地建成后,可带动周边50余名农户务工。
中药材产业的兴起,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让群众看到了“家门口”的致富希望。“以前自己零散种植,收入不多,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中药材,不仅能收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更多了。”万崖村村民黄俊兰笑着说。
肉牛养殖牵动产业升级新引擎
走进夏寨村肉牛繁育基地,一栋栋标准化牛棚整齐排列,牛群膘肥体壮,工人正忙着添加饲料、清理牛舍。“基地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100多亩,是集种源引进、繁育研发、规模养殖、饲料生产、粪污加工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基地负责人马存录说,目前已建成12栋牛棚、1栋草料棚、1万立方米青贮池等设施,正在建设科研大楼和有机肥加工车间。
基地还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联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肉牛生长环境、饲料投喂、疫病防控等数据,为构建“饲、养、育、工、贸”现代化肉牛全产业链体系提供科技支撑。推行“党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吸纳20余名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并鼓励农户养殖基地出产的良种基础母牛。“我们积极争取专项补助资金和贷款,对上栏肉牛进行保险全覆盖,确保养殖户的肉牛能上栏、稳得住、有效益,带动养殖户人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马存录说。
此前,在面对当前肉牛市场低迷的挑战,吉强镇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依托夏寨村良好的养殖基础和村民丰富的养殖经验,通过‘党建+产业’模式,引导合作社和养殖户优化饲料供给、引进良种母牛、推广先进繁育技术,稳住产业基本盘。”吉强镇副镇长王金环表示。
从田间到车间,从种植到养殖,吉强镇正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冷凉蔬菜、中药材、肉牛养殖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在产业发展中增加群众收入。
“我们始终坚持产业兴则乡村兴的理念,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主体培育,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王金环说,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吉强镇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当冷凉蔬菜装上溯源二维码,当传统药田引入现代加工设备,当养牛场用上“物联网”技术,传统农业正在这里完成华丽蜕变。(记者:马茂荣 蔡雪莉 余一筱 李智华)
相关新闻
-
彭阳县小岔沟村:工会“安家”产业链
[2025-08-10] -
厦大博士团科技助农 破解隆德养殖业难题
[2025-08-09] -
泾源:“1212”机制精准发力促进老百姓持续增收
[2025-08-09] -
彭阳县公安局开展城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
[2025-08-09] -
冷凉蔬菜绿满川 药材飘香牛满栏
[2025-08-09] -
闲置教室变身文明驿站 西吉下范村添惠民新载体
[2025-08-08] -
宁夏隆德:“火辣”产业铺就富民路
[2025-08-08] -
隆德县聚焦乡土人才建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8-08] -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让更多特产走出去
[2025-08-08] -
庭院“方寸地”变成“致富园”
[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