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泾源,避暑经济“火”了!
“不好意思,今天客满了。”
“下周的客房也只剩下两间了。”
……
当全国多地热浪滚滚、暑气蒸腾时,位于六盘山腹地的泾源县却凭借高海拔优势,保持着18℃夏天的凉爽。各家民宿前台电话响个不停,“客满”成了高频词。这背后,是当地“清凉经济”的持续升温,也是脱贫后乡村焕发的新活力。
7月以来,泾源县难得的清凉让这里成了全国游客扎堆的避暑宝地。8月6日,走进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绿树成荫,凉风习习,与城市的酷暑形成鲜明对比。陕西西安游客赵敏一家刚下车就深吸一口气:“这才是‘自然空调’,40℃的西安实在热得受不了,这里连风扇都用不上。”
泾源的“凉资源”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热经济”。入夏以来,泾源县主要景区、乡村旅游点和高品质民宿入住率超过90%,热门民宿常常需要提前半个月预订。避暑游客不仅带火了住宿,也让农家乐、土特产店、观光车等跟着红火起来,一条围绕“清凉”的产业链日益壮大。截至7月,全县共接待区内外游客109.82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总花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6.29亿元,同比上涨7.8%。
民宿的“爆满”,是泾源旅游热度最直观的体现。曾经依靠传统农耕为生的村庄,如今因民宿经济迎来了新气象。
在泾源县兴盛乡新旗村兴盛宿集的庭院里,特色餐饮铁锅炖“咕嘟嘟”冒着香气,负责人马杰正热情地招待着远道而来的客人。“6月中旬营业以来,24套院落入住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游客主要来自西安、银川、北京等地。目前营业额28万元,预计全年能超过40万元。”马杰介绍。为了提高民宿知名度,今年他特意邀请了一些外地知名的视频博主和网红前来直播,宣传当地民宿和旅游资源。“很多游客都是看了这些视频后慕名而来的。”马杰说。
新旗村村民前几年主要靠外出务工为生,近年来,村里发挥紧邻滑雪场的区位优势,盘活村民闲置庭院,打造民宿集群,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今年又与20户村民签约发展民宿,村民每年可获得4000元房租收入,预计年底新旗村民宿总量将扩展至50户。”新旗村党支部书记于勿利说,昔日的闲置农房变身精品民宿,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带来约20万元的收入,更让18℃夏天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与兴盛宿集相隔不远的宁夏雅豪滑雪度假区露营基地同样人气火爆。“不少客人来了就不想走,原计划住两三天的客人,经常一住就是一周甚至更久。有时下一批客人已到度假区,上一批客人还没退房,房间实在紧张。截至目前,度假区接待游客6000余人,综合收入42万元。”负责人马智表示,游客对避暑的需求远超预期,这种“住得久”的趋势,不仅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也带动了餐饮、购物、休闲等二次消费。陕西宝鸡游客刘文新一行9人去年在此避暑满意而归,今年他们又组团来了。“这里气候凉爽,吃美食,赏美景,特别放松。”刘文新说,他们原计划三天前入住,却因满房临时找了地方过渡,今天才住进来,打算住一周。
除此之外,游客对住宿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坐落于泾源县香水镇新月村的香水风情堡,凭借独特地势和雅致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入夏以来,63间房几乎天天客满,均价600元还是不够住。很多客人一住两三天,最长的住了20多天,客流量比去年同期涨了30%。”经理周腾介绍,高端民宿不仅提升了泾源旅游接待的档次,也拉高了游客的平均消费。
泾源县的避暑经济,远不止于“清凉”二字。当地深谙,要让游客留下来、还想再来,得给这份清凉加点“料”。
在这个夏天,泾源县主动添了一把“文化之火”。乌兰图雅“四季花开”大型户外演唱会,将流行音符融入清凉山风;紧随其后的“音你相约 好韵泾源”2025年泾源县原创音乐发布暨演唱会上,12首饱含乡土深情的原创佳作首次亮相,这些作品以泾河为韵、青山为骨,通过优美的歌词与动人的旋律赞美泾源的山水风光和风土人情,让台下游客情不自禁地随之舞动。
“白天在野荷谷赏荷纳凉,晚上能听到这么有特色的原创音乐,太值了。这比单纯找个凉快地方发呆有意思多了。”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李文强兴奋地说。演唱会不仅成为引流“爆款”,更成为展示泾源文化自信、塑造县城独特气质的重要窗口,让泾源县除了“避暑”的标签之外,增添了“有料”“有趣”的深刻印记。
泾源旅游市场的持续火热,绝非仅靠一时清凉。这是当地多年来立足生态优势、深耕产业转型的成果,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泾源县将生态旅游确立为主导产业,不断完善旅游公路、乡村网络、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今年围绕生态休闲文旅特色县建设,累计投入数亿元实施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项目,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在家门口找到了收入丰厚的新农活。冶家村的“好再来”农家乐里,经营者冶得红正麻利地为客人准备特色早餐。几年前,他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种几亩薄田,外出打工挣点零钱,一年到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有这20间客房,去年收入近十万元。”冶得红的脸上笑意盈盈。如今在冶家村,像她这样把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吃上“旅游饭”的村民已达115户,提供床位超过2000张。“乡村旅游真真切切地成了村民增收的支柱,附近景区带动了餐饮、务工、特产销售等灵活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现在几乎每天游客都在上千人。”冶家村党支部书记马万红说。
以清凉气候为引、民宿产业为基、文化活力为翼,泾源县正稳健地走出一条依托生态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从“清凉泾源”到“活力泾源”,当冶得红们站在自家民宿前笑迎八方客,当乌兰图雅的歌声与六盘山的松涛共鸣,这片土地在绿水青山间奏响的崭新乐章,正印证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记者:闫 蓓 王文莱 李 兴 罗占虎)
相关新闻
-
清凉泾源,避暑经济“火”了!
[2025-08-08] -
宁夏首个“百美村庄” 农文旅融合绘就共富新图景
[2025-08-05] -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迎来“避暑游”高峰
[2025-07-31] -
在薛庄“水云涧”享受清凉度夏时光
[2025-06-15] -
图说新闻丨六盘山林业局积极育苗
[2025-06-13] -
山河同绘共生图——宁夏生态优先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2025-06-11] -
印刻在方寸之间的“宁夏二十一景”
[2025-06-09] -
六盘叠翠,初夏之约正当时
[2025-06-04] -
宁夏六盘山山花节 | 赴一场粉黛浪漫的春日之约
[2025-03-17] -
图说新闻 | 固原春雪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