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芹菜的千里之行——探秘西吉全产业链的共富密码
在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村,宁夏向丰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棚育苗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棚内,50万株幼苗在智能温控系统呵护下舒展新叶,青翠欲滴。前来务工的村民手持分苗签,谈笑间精准地将芹菜苗插入穴盘基质。这样的熟练工,基地有70名。
“我们每人每小时大约能完成800株籽苗定植,苗子成活率很高。”村民张霞说。近两年,园区对大棚基础育苗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现了对温度和湿度的精准控制,还引进山东寿光育苗技术,将育苗时间大幅提前,可实现全年育苗。
村民马秀花在园区已经工作4年,作为老员工,马秀花点种手法熟练,每天能点种150盘。“我在这里务工,离家近,老人小孩都能照顾,日工资200元至300元。这里有很多和我情况差不多的姐妹,每个月平均工资都在4000元至5000元。”马秀花说。
“1月6日开始,我们进行第一批籽苗穴盘定植。”宁夏向丰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德花介绍,“截至目前,已育4茬籽苗4000万株,公司已发放育苗工资154万元。”作为西吉县较大的育苗基地之一,基地除了为西吉县马莲乡、将台堡镇、兴隆镇等大型蔬菜基地及周边农户小规模种植做好保障之外,还通过订单式育苗为浙江省绍兴市、山东省德州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供应种苗。
当幼苗长至10厘米至15厘米时,便进入移栽关键期。在西吉县马莲乡万亩芹菜种植基地,新一茬的移栽芹菜苗已有手掌高,主要品种“兰巴达”“文拉图”,色泽鲜亮、茎系发达。近年来,马莲乡推广的芹菜覆膜穴播压沙节水、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芹菜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移栽期间,基地日均吸纳周边村民150余人,月工资4000元左右。
不远处,又一片绿色海洋里,80余名工人手起刀落,等长的芹菜秆整齐排列在菜筐内,工人来往搬运装车。“早上采摘的芹菜,中午就能送到银川超市,晚上说不定就出现在当地市民的餐桌上。”基地采收负责人何向阳弯腰割下一捆芹菜,茎秆断裂时发出清脆的“咔嚓”声,这是西吉芹菜的独有特点,皮薄纤少、质地脆嫩、营养丰富。
“基地从4月下旬种植,6月中旬上市,一直持续至10月,从时间和空间上弥补了南方市场的不足,这些芹菜将销往广东、湖南和北京、上海等地。”何向阳介绍。
西吉芹菜产业的发展不局限于种植环节,还带动了加工、销售、物流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宁夏首家芹菜汁大型研发生产企业——宁夏福寿康宁大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择当地新鲜芹菜,经现代生物萃取技术和现代生产工艺精制出来的芹菜汁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和市场认可,进一步提升了芹菜的附加值,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一抹青绿,十里飘香。西吉芹菜从一株小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为乡村振兴加入了超级引擎。目前,西吉县在马莲乡、兴隆镇、将台堡镇等乡镇已形成规模种植,建立了产前、产中、产后稳定的服务体系,打造了具有一定优势的“西吉品牌”,成为推进西吉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记者:马茂荣 余一筱 蔡雪莉 李智华)
相关新闻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一头牛“裂变”出一条产业链 泾源“黄金产业”带动万户增收
[2025-09-18] -
隆德县司法局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2025-09-18] -
修旧如旧,建新如故!隆德县传统村落留住“根”,非遗文化注入新活力
[2025-09-18] -
泾源县144户农户喜收“阳光红利”
[2025-09-18] -
隆德县定制产业帮扶方案助农增收
[2025-09-17] -
彭阳县精准施策破解农村基建难题
[2025-09-17]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彭阳县探索“特殊学校+康复中心+送教上门”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率98.1%
[2025-09-17] -
宁夏隆德:重点文旅项目加速推进 绘就生态康养新图景
[2025-09-17] -
辣椒串起产业链
[2025-09-16] -
隆德县“四航”工程锻造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