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川村的增收账
7月16日,走进原州区河川乡明川村,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蓝光,光伏板下板蓝根缀满饱满的籽粒,风一吹轻轻摇曳,与远处村民采收、除草的忙碌身影交相辉映。
明川村每一笔收入都清清楚楚,每一分收益都连着村民的好日子。这份增收账,既有光伏项目换来的“阳光收益”,也有中药材扎根土地长出的“土地红利”,更有政策扶持带来的“暖心补贴”。
明川村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97兆瓦,年发电量700万度,带来500万元的稳定收益。但明川村并未止步于“等着太阳送效益”,而是将目光投向光伏板下的213.6亩土地。
“2019年光伏电站建成,第二年村上就种了200亩芍药,两年下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22万元收益。”村党支部书记明彦财算起了产业账。2020年,村里创新探索“光伏+中药材”模式,根据光伏板下有3米高的空间特点,种植板蓝根、柴胡等矮秆中药材。“板蓝根当年种当年收,一公斤根茎能卖7元钱,收益高。”明彦财介绍,这种模式每年带来15万元收益,加上光伏电站的稳定效益,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攀升。
光伏板下,村民们一起采收板蓝根籽,也一起盘算着自己的收入:“每亩地流转费260元,加上分红140元,一年下来稳拿400元。”土地流转带来的稳定收益,让村民们更愿意参与到村集体经济发展中。
土地的“双重价值”不仅体现在收益上。光伏电站维护、中药材种植管理等都需要大量人力,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原来外出打工挣钱,现在守着家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有固定收入。”村民杨文魁笑着说。
明川村的增收路不光有“光伏+中药材”、土地流转,在政策的精准扶持下,养殖业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市委统战部派驻明川村第一书记穆春和村干部一起到养殖户杨正国家,将原来他在墙上贴着的2024年原州区脱贫户及帮扶监测对象政策一览表换成了新的政策明白纸。杨正国这几年搞养殖,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现在养着30头牛。他将正在育肥的牛和即将出栏的牛分开饲养,照料得格外精心。“养这么多牛,每年饲草支出得一大笔钱。”杨正国说,虽然每年的饲草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但政府的各种补贴政策,鼓励着大家发展养殖业。杨正国的妻子马小玲指着墙上的政策明白纸说:“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见犊补母’补贴从之前的每头700元涨到了现在的每头1000元,还有贷款扶持、产业补贴。有了这些政策支持,心里更踏实了,干劲更足了。”近年来,明川村通过张贴政策明白纸、进户宣讲等方式,让村民对各项扶持政策了如指掌,发展养殖业有了更大底气。
政策的温度,更体现在民生保障的细节里。河川乡每年400多万元的项目收益,被精准用于13个村的公益岗位、护林员工资、大学生资助等领域,仅明川村就有59名村民每人每月领取850元工资。“这些钱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明彦财说。
这几年,在住房保障方面,明川村实现了危房家家改造,村民们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子。村里的孩子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都能享受到国家不同标准的补贴,学费减免、助学金、生活补助等政策层层落实,实实在在减轻了家庭的教育开支压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安心上学。明川村每年在外省务工的村民有70人以上,对于已脱贫群众外出务工,务工补贴、稳岗补贴、监测对象稳岗补贴等四项补贴全部落实到位。交通补贴政策今年也有了变化,根据务工时长,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上等不同情况,分别给予200元、400元、800元、1200元不等的补贴,基本上家家都能享受政策。村民马存拜感叹道:“这几年国家的福利是真真切切落到了老百姓手上,日子跟以前比,那真是大变样了。”
村集体经济分红更是让大家喜上眉梢。“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22万元,2024年‘光伏+中药材’增收36万元。今年,村上筹资新建的410千瓦光伏项目,有15万元收益,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明彦财的话语里充满自豪。
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常态化入户走访,拉着村民算政策账:“每年享受的养牛补贴、就业补贴、教育资助,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一笔笔明白账,让村民们更清晰地看到“勤劳能致富,政策帮致富”,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记者: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