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六盘 沪上绽放
一把镌刻特洛伊传奇的波斯银壶,盛满古希腊的烽烟;一枚凝结萨珊月华的凸钉玻璃碗,映照丝路驼铃的微光;一件呈现古人敬畏自然的“稼稷”卜骨,传承着中华文脉的基因——沉睡千年的固原记忆,跨越六盘山与黄浦江的阻隔,于7月8日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中倏然苏醒。
7月9日,展览开放首日,来自上海的历史爱好者、亲子家庭,以及各地游客,怀揣着对丝路文化的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黄土高原孕育的文明华彩。
步入展厅,几件“明星”文物瞬间攫住所有目光。镌刻着希腊特洛伊传说的北周鎏金银壶,以37.5厘米的鎏金壶身讲述着帕里斯裁决、海伦被劫的史诗场景,其壶壁浮雕流淌着古希腊的烽烟与波斯的匠心。北大考古学院院长沈睿文点明其独一无二的价值:“该器形完整度在现存萨珊风格金银器中极为罕见,希腊的叙事、波斯的工艺、中国的归宿,它本身就是一部丝路传奇。”
其侧,泛着梦幻碧色光泽的凸钉玻璃碗静静陈列,碗壁上14颗乳钉如星辰环绕,历经近1500年岁月侵蚀依然晶莹剔透。不远处,狩猎图金方奇金光熠熠,与北魏漆棺画上中原孝子、鲜卑骑士、波斯纹饰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固原作为丝路“十字路口”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多元文化图景。“可以想象,当年这个地方就像今天的上海一样。”展览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王樾感慨,当年,这些文物通过丝路贸易传入固原地区,将欧亚大陆上的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和中华文明串联了起来,像一个历史文化的切片,让我们生动、直接地看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面貌。
323件跨越时空的文物,正是固原作为“活态文明博物馆”的无言证词,每一件都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地域与世纪的对话。
展览不仅展示历史,更刷新了许多人对固原的认知。“刚开始知道固原其实是西海固。”上海《旅游时报》摄影记者范筱明坦言,“今天看了这个展,感觉它比想象的文化要厚重得多。”观展后,他甚至萌生了去固原旅居的想法。
上海游客化翎特意带着孩子前来:“这些文物真的很有异域风情,很特别。”孩子的兴趣被深深勾起,化翎也动了心:“现在很想带孩子去固原实地深入了解一下,听说那边夏天凉爽,景色也好,期待明年夏天能去。”
展厅外设置的配套文创产品专柜,与展厅内的300多件珍贵文物遥相呼应,向观众呈现着一场指尖上的“微型展览”。小巧精致的凸钉玻璃碗冰箱贴、质感细腻的掇绣文创背包、小红军红色旅游文创产品……13类200余件风格各异、创意十足的精美文创,吸引现场众多国内外观众争相购买。不仅丰富了观展体验,也为游客提供了将文化带回家的途径。
来自《东方财经·浦东》频道的制片人吴伦凯对小红军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兴趣浓厚。“以前逛展见到很多以梵高、高更等西方艺术家作品为原型的文创产品,第一次看到有中国红色文化元素的。”吴伦凯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准备给孩子买一个,让他以更轻松活泼的形式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文创产品还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通过“小而美”的方式,吸引着外国游客的关注。来自英国的泰根和同学来沪旅游,刚刚逛完展就看到了对应的文创产品:“不仅好看,而且很有文化内涵,像这个精致的纯手工刺绣包包,纹理细腻图案精美,很有中国特色。”
这些或逼真、或独特、或精致的文创产品通过提炼与再创作,传递着东方美学的意蕴,让更多企业看到了文化挖掘和变现的可能。“固原博物馆的这几件镇馆之宝在国内比较少见,它不仅有中原文化,还有波斯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我们希望在文创上做进一步的开发延伸,让它从静态文物变成‘活态传承’。”上海宽创国际文化科技公司文创运营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斯斐说,他认为“好的文创就是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和他一样,不少上海本土文创企业已经和固原的文创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挖掘更多文创产品,深度嫁接上海的高客流量优势,构建跨地域文化传播与消费转化的新渠道。
上海博物馆东馆广场,一场以“六盘山下固原礼·物”为主题的农文旅展销大集也在同步进行,来自固原各县区的近万件特色产品在此汇聚,从田间地头的新鲜滋味到创意十足的非遗手作,展销区俨然化身一条极具特色的“固原风物长廊”。
展台前人头攒动,观众们兴致勃勃地品鉴着、挑选着:清爽健康的蜂蜜水饮品带来一丝夏日的清凉;包装精美的药香礼盒散发着独特的草本芬芳;当季的彭阳红梅杏色泽诱人,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口自然的甘甜;造型别致的手工钩织玩偶引人驻足,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固原的故事、六盘山的风情。
“能在上海遇见家乡的味道和手艺,心里真是又暖又骄傲!”在上海定居多年的宁夏老乡葛格,捧着一件精美的掇绣作品,难掩激动之情。这份他乡遇故知的喜悦,感染着周围的人。
大集上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远超宁夏彭阳县青云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玉龙的预期:“因为不易储存,我们只带了700斤红梅杏,没想到开展不到三小时就被抢购一空。”现场不仅市民购买热情高涨,更有采购商当场就签下了合作意向。
一些首次来沪参展的固原企业主也收获满满,他们带来的特色小吃受到欢迎,市场的积极反馈让他们信心倍增。来自泾源县的宁夏喜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喜成直言这次参展不仅开拓了眼界,更找到了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的清晰方向。
固原各县区文旅部门精心组织了此次推介,带来涵盖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食品、传统手工艺品等多领域的丰富展品。隆德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彭甲龙说:“我们带来了4大类91种产品参展,期待大家不仅记住我们的国宝,更爱上我们物产丰饶、清凉宜人的家乡,欢迎大家亲身来固原,感受18°C夏天的魅力,探寻丝路重镇的古今风华。”
沉睡的国宝在沪上苏醒,诉说着固原作为丝路“活态博物馆”的辉煌过往,而展厅外涌动的热情与订单,则生动印证着这片古老土地在新时代焕发的蓬勃生机。文物不再仅仅是橱窗里的静默陈列,农特产品也不再囿于深闺,它们共同化作固原递给世界的一张立体名片——既承载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密码,也闪耀着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时代光华。
从六盘山下到黄浦江畔,这场跨越千里山河的盛大“约会”,意义远不止于一场展览或一次展销。它是千年丝路回响在当代的悠长和鸣,是丝路重镇的厚重文明与东海之滨开放气韵的深情对话。这场沪上奇遇,不仅让固原的“华彩”被看见、被珍视,更架起了一座双向奔赴的桥梁,让历史的馈赠真正“活”在当下,以开放包容引进来,更以开放包容走出去。(记者:张鑫潼 见习记者:姚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