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看发展丨“绿海”孕育增收希望
盛夏六月,生机盎然。西吉县偏城乡的田野上,5300亩首次规模化种植的打籽西葫芦长势喜人,翠绿的藤蔓铺满大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6月17日,走进偏城乡下堡村1100亩打籽西葫芦种植基地,一阵风吹过,绿波翻涌,“现在长势非常好,我们从5月开始种,1个月之内全部出苗,出苗率在95%以上,预计8月就能采摘了。公司以每公斤16元的保底价收购,每亩产量预计125公斤至150公斤,纯收益每亩1500元至2000元,能给农户带来不小的增收。”下堡村村委会副主任马持洁算着经济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这里的农户大多种植青贮玉米、小秋杂粮等,收益较低。2023年,偏城乡开始探索种植打籽西葫芦,因品种问题,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
今年4月,偏城乡干部再次带队赴甘肃、陕西、河南等地观摩学习蔬菜、菌菇、水果等种植技术及销售渠道拓展经验,并与内蒙古煜冠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打籽西葫芦的种植合作协议,以保底价全面积收购,同时提供技术支持,派驻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对打籽西葫芦进行科学施肥、精准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及藤蔓整理等夏季管护工作。据了解,偏城乡共种植5300亩打籽西葫芦,其中由合作社承包的村集体土地有2200亩,农户自发种植3100亩。偏城乡上马村的马进对今年的收益充满希望:“在乡上的动员下,我种植了18亩打籽西葫芦,以前这片地种的是青贮玉米,效益不是很好,刚够自己家养殖用。今年种打籽西葫芦,不仅有补贴,还不愁销路,这么好的政策,我首先报了名。”他说,如果今年收成好,明年还要再扩大种植面积。
打籽西葫芦是偏城乡引进的新作物,其特点是耐寒、耐旱、种植成本低、产量稳定、利润高。且管理简单、劳动强度低,脱籽后还可以用作饲料,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此外,偏城乡今年还新增了4个菌菇种植基地,通过建立菌棒加工厂、改进技术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菌菇产业。同时,还在北庄村探索种植了50亩旱作水果试验田,有西瓜、甜瓜等特色农产品。偏城乡将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种植水平,积极发展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加强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商合作,为农户持续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发掘乡村特色资源,持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见习记者:姚亚婷 记者:马静)
相关新闻
-
闲置校舍变鸡舍 年产鸡蛋超1.5亿枚 产值突破亿元 彭阳“朝那鸡”孵出富民产业链
[2025-10-20] -
“宁牛入诏”首批肉牛正式启运
[2025-10-20] -
原州区“石榴籽杯”足球赛开幕
[2025-10-20] -
原州区劳务输出变“零散找活”为“集体上岗”
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计输转7.34万人外出就业,组织化程度达60%以上[2025-10-20] -
隆德县干群同心齐上阵 抢收秋粮守护“丰收果实”
[2025-10-17] -
隆德县“光明影院”为视障人士开启“光影之门”
[2025-10-17] -
张易镇干群同心力保马铃薯颗粒归仓
[2025-10-17] -
西吉县”护苗·绿书签”行动成效显著
[2025-10-17] -
“隆德菜”俏销全国
[2025-10-17] -
国网泾源供电公司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