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提灯者:在平凡中守护生命之光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病房,护士们的身影早已穿梭在病床之间;当深夜的走廊逐渐静谧,护士们依旧踏着轻柔的脚步守护着患者的健康。在第114个国际护士节,我们将镜头再次对准这群“白衣天使”,致敬护士们用平凡的坚守书写的生命赞歌。
护理的温度,是藏在细节里的深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熏洗时的一句“慢慢来,不着急”,给早产儿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和调节暖箱温湿度参数时轻柔的动作,陪尿毒症患者聊天时的那句关怀……他们用敏锐的观察力捕捉患者的细微需求,用人文关怀填补病痛的缝隙。正如无数患者回忆里“温暖的白大褂”,护士们的存在,让医院不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充满希望的港湾。
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护理的灵魂始终如一。南丁格尔的誓言穿越百年光阴,依然如星辰般闪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这不仅是护士职业的准则,更是融入血液的信仰。技术会进步,模式会创新,但那份“一切为了患者”的初心,始终是护理事业深沉、恒久的底色。
“中医迷”的中医传承路
“阿姨别紧张,中医熏洗能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还能祛寒除湿。”“张大爷,您出院后多练练强身健脊十八式,对脊柱恢复好。”5月11日,市中医医院推拿科病房里,护士长韩丽娜和往常一样,一早就来病房巡视。她脚步匆匆地穿梭在56张病床间,身上带着淡淡的药草香,与病人交谈时总是笑眯眯的。
这位温柔细致的护士长,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医迷”。
2017年,韩丽娜调任推拿科护士长。初来时她对中医诊疗不是很在行,一位患者的话改变了她的想法。这位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出院时拉着韩丽娜的手哽咽着说:“谢谢你们,吃了好几年止痛药没有解决的事,你们治疗了半个月就缓解了。”
看着患者眼里的泪光,韩丽娜彻底被中医的治疗技术所折服。谈话间,她指着墙上的穴位图,眼神格外明亮起来:“推拿不只是‘揉一揉’‘按一按’,它融合了经络学说、阴阳平衡理念等,比如针对腹泻的幼儿,可以进行小儿推拿,见效快也更加安全。”
中医渊博,自学并不易。一有闲暇时间,韩丽娜就会手捧中医书籍,争分夺秒地学习业务知识。翻开她的读书笔记,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和标注着每日所获,从穴位图解、艾灸手法到中医文化,字里行间尽是热爱。一页页翻阅,韩丽娜的回忆被勾起:“刚开始为了记准穴位,我时不时一边画,一边背,用了几个月才记熟。”医院组织的各类培训上,总能看见韩丽娜坐在前排认真学习和听讲的身影。“我最近在学习火龙罐和虎砭刮痧技术,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后引进到医院时就能快速上手指导大家。”韩丽娜说。
自我提升并不够,韩丽娜还带着科室的其他护士一起学习。中医疗程长、见效慢,初学者容易心浮气躁。推拿科来了新护士,韩丽娜先教思想,悉心讲解中医的文化底蕴、诊疗效果及突出优势。“只有正确认识中医、信任中医、热爱中医,工作才能干好。”韩丽娜说。
推拿科有9名护士,谁有疑惑不解,韩丽娜总是倾囊相授。在她的带动下,大家都成了中医的“忠实粉丝”。科室每月举办业务培训,大家围坐一桌,轮流分享近期的学习感触。为了提升护士们的实践技巧,韩丽娜常组织大家互相问诊实践。
护士爱中医,护理自然更有温度。除了日常护理,她们还会带着病人一起做功能锻炼,普及中医常识。为了向更多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韩丽娜和护士们一起绘制了健康宣教手册、健康宣传板报。“都是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常识,比如这个是从冬至习俗引入,讲述冬季如何健康养生……”翻开健康宣教手册,韩丽娜娓娓道来。
为了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了解所患疾病的预防与日常保健,韩丽娜和护士们集思广益,把养生智慧放进了二维码里,患者只需扫描二维码,便可随时观看科普视频。视频内容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常见病的理疗方法,还有中药熏洗、刮痧等中医特色理疗方法。在病房里,常常能看到两三名患者聚到一起,跟着手机学习中医保健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医、热爱养生,这让我动力倍增。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要努力让更多的患者通过中医诊疗祛除病痛,强健身体。”韩丽娜坚定地说。
守护生命的第一缕阳光
5月9日一早,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监护室内,护士长朱新艳隔着暖箱玻璃观察一名出生时出现轻度窒息的患儿。经过及时复苏抢救,此刻婴儿呼吸平稳,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监护仪上跃动的绿色波纹,是她眼中动人的生命律动。从业13年间,朱新艳已记不清多少次在晨光熹微或暮色苍茫中,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
朱新艳与新生儿科事业的缘分,源于弟弟幼年多病,她目睹了医护人员日夜守护的身影,从那时起,当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便在她心中扎了根。2012年,朱新艳通过招考进入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自此坚守岗位十余年。
“新生儿科没有小事。”这是朱新艳常挂在嘴边的工作信条。对于早产儿群体,需要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调节暖箱温湿度参数,肺部发育不全者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待器官功能初步完善后过渡胃管喂养;面对黄疸患儿,必须定时检测胆红素值以鉴别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确诊后启动蓝光治疗并持续监测数值变化;至于危重症新生儿,则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奶量供给要精确至0.1毫升级计量……
长期护理新生儿的经验让朱新艳练就了“婴语”破译能力。通过对婴儿行为模式的系统观察,她已能准确解析大部分新生儿的非语言信号。“虽然宝宝暂时没有语言能力,但会通过哭声信号、肢体语言及面部细微表情等来传递需求。比如蹙眉时,可能是因为腹部胀气,应立即对腹部进行抚触按摩;若啼哭声沉闷伴随蹬腿动作,则要检查是否出现排便需求。”
令朱新艳感到最为震撼的,是新生命的顽强。2024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了一名出生58小时后出现重度胆红素症的患儿,情况危急必须立即转诊。朱新艳即刻启动危重症新生儿转运预案,率领团队安全转运患儿,在实施蓝光治疗与换血术的4个小时抢救过程中,她配合医疗组精准执行每项操作。在术后连续5天的特护期里,新生儿科实行24小时特护,详细记录患儿每天的奶量摄入、每分钟的呼吸参数变化等。当看到患儿从呼吸机通气过渡到自主呼吸,从胃管喂养转为经口吸吮时,朱新艳又一次见证了生命的奇迹。患儿出院当日,其父母抱着婴儿哽咽地说:“谢谢你们给了我家宝宝第二次生命。”这些质朴真诚的谢意,成为支撑朱新艳践行南丁格尔誓言的动力。
新生儿科护士的职责远不只是临床护理操作,她们更是维系新生儿家庭医疗照护体系的关键纽带。面对产后焦虑的产妇,朱新艳同时承担着临床观察师与心理辅导师的双重角色。她会精准记录新生儿的健康参数,帮助产妇化解焦虑;面对手足无措的新手爸爸,从科学喂养、清洁护理到皮肤呵护、预防感染,她一项项示范并叮嘱,看着新手爸爸记好备忘录,再补充道:“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打电话,我们24小时都在。”
夜幕降临,朱新艳还没有下班,她推着治疗车辗转在25个新生儿暖箱前,为新生儿调节呼吸机氧浓度,给早产儿更换胃管并注入母乳。保温箱里一张张红润的小脸,让她短暂忘记连续加班的疲惫,忘记颈椎病的疼痛,她用温柔与专业编织着温暖的襁褓,守护了每个新生命。
白衣翩然绽芳华
5月8日,为了庆祝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原州区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以“山海同心护健康、天使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文艺汇演活动,护理部主任胡祥蓉带领护理团队庄严列队,重温南丁格尔誓言。“终身纯洁,忠贞职守……”铿锵誓词回荡在大厅内,映照出她28年护理生涯的信仰底色。
1997年,胡祥蓉从当时的宁夏护士学校毕业,进入原州区张易中心卫生院工作,开启了她守护病患生命的征程。2005年,她调入原州区人民医院,岗位虽变,初心未改——以专业技能守护安康,以点滴药液传递希望,在产房中托起新生命,在病榻前细致照护,她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诠释了医护人员的仁心与大爱。
2012年,因医院业务发展需要,胡祥蓉前往宁夏武警总队医院进修学习血液透析技术及护理管理,并在回院后担负起血液透析筹建重任。科室成立后,为确保首次透析万无一失,胡祥蓉带领护理团队反复调试透析设备、模拟操作流程,从透析管路连接到参数设置,从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到突发意外情况的处置……她都严格把关,血液透析工作快速步入正轨,为尿毒症患者搭起了“生命通道”。
一名19岁的尿毒症患者令胡祥蓉印象深刻。这位患者是他们科室在2014年除夕当夜接诊的,当时患者因尿毒症并发严重放弃了在另一家医院的治疗,其父亲不忍心看着孩子经受病痛折磨,辗转来到原州区人民医院就诊,急行血液透析治疗。接诊后,胡祥蓉带领护理团队严格执行血液透析操作,精准监测患者透析过程中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协同医生及时调整透析方案,经过3次血液透析治疗后,患者度过了心衰等并发症的危险期。“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他已成家立业。虽然我离开了血液透析室,但会经常想起曾经护理过的患者,也和他们保持着联系。”胡祥蓉说。
2021年,胡祥蓉担任护理部主任,负责全院的护理管理工作。她通过定期和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到病区督查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操作、护理质量,倾听患者意见建议,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新技术与新项目。曾有年轻护士不解:“都已经是主任了,何必这么辛苦?”胡祥蓉笑道:“这是‘老护士’该有的样子,年轻人需要榜样,才能更快成长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工作中,胡祥蓉耐心倾听护士工作时遇到的困难,用经验和智慧帮助她们解决难题;业务查房时,她严格把关各个护理细节,确保各项操作精准规范。她说:“护理工作不是单纯地打针、发药,是要为患者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护理服务。”2024年,在胡祥蓉的极力倡导下,医院推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为居家慢性病患者提供伤口护理、管路维护等上门护理服务;今年1月,医院为优化护理服务模式,规范住院患者陪护工作,引进了一批护理员特别是产科母婴照护师,经过胡祥蓉及科室的业务培训后规范上岗,有效提升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8年时光里,胡祥蓉一路从临床护士干到护理部主任,她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每一次操作、每一项创新。暮色降临,胡祥蓉的身影依旧奔波在医院长廊里,白衣翩然间温暖着一个又一个患者。这份初心,历经岁月淬炼,依旧坚定如初。
青春书写生命温度
在市人民医院普儿科的病房里,总能看到一位护士,她弯着腰轻声和患儿对话,手中的输液针稳而准地穿入患儿细小的血管,动作轻柔却又干净利落,她就是方瑞玲,一名扎根临床护理20年、守护危重症儿童15载的“白衣天使”,更是患儿口中亲切的“护士阿姨”。
2009年,方瑞玲因岗位调整被调入医院普儿科,负责危重症儿童床位。自那时起,她便如同儿科病房里的一盏明灯,用无尽的爱与责任,为孩子们构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温暖天地。“儿科护士的工作,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方瑞玲说,“有时孩子们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病痛,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觉,从配药的精准到输液速度的把控,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面对那些因恐惧而抗拒治疗的小家伙们,方瑞玲总有她独有的秘诀。她以母亲般的耐心与温柔,为孩子们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鼓励的话语为他们加油打气,还不时送上甜蜜的糖果作为小惊喜。渐渐地,孩子们从最初的抗拒,转变成了对她的深深信赖,愿意乖乖配合治疗。“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你便会拥有无限的耐心。”这句话成了方瑞玲工作的座右铭,因为身为一名母亲,她总能深刻理解患儿家属的心情,所以会将每个孩子视如己出。每当看到经她护理的孩子康复出院,那份成就感和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然而,护理之路并非总是铺满鲜花。面对个别病患家属的不理解,方瑞玲偶尔也会感到委屈。但她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换位思考,共情家长的焦虑与担忧。随后,她会通过跑步来释放压力,调整好状态,再次带着笑容回到病房,继续她的守护患儿之旅。
多年来,方瑞玲凭借卓越的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她荣获市级优秀工作者称号两次,院级先进个人称号四次,被评为优质护理服务标兵五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及纠纷,更无任何患者投诉记录。患儿家长们对她赞不绝口,称赞她温柔、耐心且专业。普儿科护士长龚斐对方瑞玲也是赞誉不已:“她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平日里也十分照顾同事,每月的满意度测评,她总是排名靠前。在抢救危重症儿童方面,更是科室的中流砥柱。”
当被问及坚守儿科岗位的意义时,方瑞玲的目光投向了病房里正在逐渐康复、活泼奔跑的小身影:“每次看到孩子们露出童真的笑容时,就会觉得一切努力和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位用青春书写生命温度的护士,以行动践行着对护理事业的无限热爱。她用温柔与耐心,细心呵护着每一个患病的孩子,成为了他们心中温暖的守护天使,同时也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相关新闻
-
致敬提灯者:在平凡中守护生命之光
[2025-05-13] -
坚守三尺讲台点亮学子梦
[2025-05-13] -
市红十字会开展“世界红十字日”主题宣传活动
[2025-05-09] -
福建医疗专家团队与隆德县人民医院共同开展公益医疗行动
[2025-05-08] -
“五一”我在岗|银昆高速宁夏段打好安全服务保畅组合拳
[2025-05-02] -
建设现代化 奉献有我丨微光如炬 礼赞时代追梦人
[2025-05-01] -
“送戏下乡”惠民文艺演出丰富我市群众文化生活
[2025-05-01] -
我市青年马骏张玮荣获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2025-05-01] -
“五一”假期固原推出42项文旅促消费活动
[2025-04-30] -
五天高速免费!宁夏交投全力做好“五一”保通保畅工作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