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为伴丨《我的阿勒泰》:来自草原自由莽撞的风
“无论如何,春天来了。河水暴涨,大地潮湿。巨大的云块从西往东,很低地,飞快地移动着。阳光在云隙间不断移动……云块遮蔽的地方是冰凉清晰的,光线照射的地方是灿烂恍惚的。这斑斓、浩荡的世界。”
这是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一书中写下的文字,文笔清新细腻,画风朴实唯美,这是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内心宁静。
1979年出生于新疆的李娟跟随家人在阿勒泰地区辗转流离,长期居住在草原、深山、牧区,与当地的哈萨克族友好相处,家里开着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商店,里面什么杂货都有,有牧民最需要的米面油,也有逢年过节才卖得动的糖果零食,后来还逐渐添加了一些“私人订制”,比如纯手工的民族风连衣裙,只有深山里才会有的野生木耳等。但无论家里卖的货物是什么,都带着一个平凡人家努力生活、努力奋斗的坚韧底色。
李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一边坚韧,一边浪漫,在细碎贫穷又平凡闪光的日子里,学会了向外汲取能量,她经常一个人向草原深处走啊走,越过一个又一个山丘,累了就随便找一片草地躺下,被路过的羊群吵醒,就继续顺着溪流去寻找大自然的浪漫,然后踏着红得似火的夕阳回家,没什么特别的,又好像每天都很特别。
《我的阿勒泰》是一本回忆散文集,分为“记忆之中”和“角落之中”两部分,分别记录了2002年至2006年和2007年至2009年李娟的生活。在“记忆之中”,她记录了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的一些经历,比如她精心挑选带回家却用处不大的“袖珍兔”、小耗子;她渴望拥有自己的一匹马,在草原上自由地乘风驰骋;她坐着叔叔“快退休”的摩托车穿梭在烈风瑟瑟的荒野,迷失方向时的绝望与希望……在“角落之中”,她写下了自己和母亲及高龄的外婆随牧民迁徙、流动,开杂货铺、当小裁缝的日常,春天沙依恒布拉克草原上鼓胀的帐篷,夏季牧场上喧嚣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入冬后瓷实的迢迢雪路……那些戈壁、草原、森林、雪山、骏马和路人,细腻明亮的文字展现了游牧民族在边地深远丰富的生存景观。
阅读《我的阿勒泰》,是一场身心愉悦的享受,字里行间,我们似乎跟随李娟的文字,也徜徉在暖阳照耀的山坡上,那里有悠闲吃草的羊群,有苍翠如黛的远山,有乘风驰骋的牧马人……那是一个自由、安宁的世界。(记者:姚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