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碱小麦亩产达462.86公斤 宁夏选育作物新品种“以种适地”贫田富产
7月6日,从宁夏农林科学院传来好消息,经实打测产,历时5年8代选育成功的春小麦新品系HJ437在中度盐碱地上亩产达到462.86公斤,实现新突破。
因灌水困难、地势低洼,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近千亩土地盐分含量在0.3%以上,属于中度盐碱地,种植效益很低。测产前,记者在宝丰村看到,以沟道为界,一边金黄的麦浪翻滚,一边芦苇丛生、盐斑裸露。“这50亩地就是我们的试验田,经过几年筛选,有6个小麦品种(系)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碱性。尤其是HJ437,从田间长势看,可以达到村里‘好地’的产量。”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冯伟东研究员一边介绍一边带着记者走向其中的一块麦地,只见地里的小麦麦秆挺拔、麦穗饱满,丰收在望。
“过去是改良盐碱地适应作物,‘以地适种’,但投资大、周期长、耗水量高。现在要适应新形势,我们转变思路,‘以种适地’,选育耐盐碱作物品种来适应盐碱地。”冯伟东说,筛选种植耐盐高产小麦品种对于高效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作用。
宁夏有不同程度的盐碱耕地248.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3.8%。如何唤醒这一“沉睡”资源,向各类盐碱地要粮?2021年,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黄河上游河套平原节水控盐产能提升技术模式与应用”的支持下,宁夏农林科学院组建团队进行“耐盐高产小麦品种筛选及节水抑盐调控技术”专题攻关,搜集宁夏区审、国家西北春麦区国审及自育高代品系等小麦种质材料200余份,采取试验室不同盐浓度水培条件下进行芽期、苗期小麦耐盐性鉴定和不同地点、不同盐分含量的大田条件下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筛选出了一批耐盐高产小麦材料。其中,HJ437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于2016年以自育高代品系H3098和HJ190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系,在试验室0.4%盐分浓度下,发芽率仍达到86.3%,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很好的丰产性。
看到荒滩地里长出这么好的庄稼,宝丰村60多岁的村民刘和升不由得向科研人员竖起大拇指并难掩兴奋地说:“村里人均1亩多地,眼睁睁看着这些盐碱地荒废了这么多年。有了新品种,这些地就变成‘好地’了。”
冯伟东说:“我们将加快耐盐碱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让宁夏数百万亩盐碱地变身为良田。”
相关新闻
-
16条全国暑期避暑旅游路线来了!固原避暑路线在列→
[2025-06-30] -
7月1日起黄河正式进入主汛期
[2025-06-30] -
“8+8+N”机制跑出矛盾调解“加速度”
[2025-06-28] -
我市自主选育抗旱抗条锈丰产冬小麦品种通过审定 实现育种工作重大突破
[2025-06-24] -
市老年大学开展研学活动
[2025-06-21] -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480名隆德学子筑“梦巢”
[2025-06-21] -
首次记录 宁夏中部发现蜥脚类恐龙大面积足迹群
[2025-06-20] -
为咱老百姓点个赞丨绿茵场上的追风少年
[2025-06-20] -
别样的人生丨王海娟的破茧人生
[2025-06-20] -
六盘山扩建电厂至六盘山750千伏线路工程进入基础施工阶段
[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