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在博物馆中感悟更多文化滋养
博物馆,是时间和历史的交错之处。站在博物馆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置身于一个充满故事和智慧的世界。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强调了博物馆在提供全面教育和推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
去博物馆,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文化的沉浸。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
博物馆是公众教育的重要阵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通过精心策展布展、丰富的互动体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及生动有趣的文博衍生产品,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平台,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于5月17日至19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同时,全国各地也开展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北京举办“北京博物馆月”,推出展览、文创、观影、阅读4个主题活动周及各类推介活动;四川、重庆联合在广安市主办川渝主会场活动,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等等。走进博物馆,公众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璀璨和多元,历史的厚重和深邃,从而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厚植家国情怀,为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研究职能。通过对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护,博物馆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资源。如,研究人员通过对藏品的来源、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揭示出藏品背后的故事和价值;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展览和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实践证明,博物馆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进一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公众才能听得明白、看得过瘾。这不仅能满足公众对博大历史文化的强烈求知欲,更能深入了解文物的内涵和价值,感受文化瑰宝经久不衰的魅力。
应看到,“博物馆热”的背后,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如何确保公众的参观体验?如何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如何推动中小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博物馆惟有不断加强创新,适应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变化,方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博物馆作为感知历史的窗口,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为推动博物馆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新闻
-
书写劳动风采 创造时代荣光
[2025-05-01] -
固原日报评论员文章丨卅载接力“长征”路 百里壮行淬青春
[2025-04-03] -
回望来时路 再闯新高度
[2025-03-05] -
守住人间“烟火气”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能力
[2025-03-04] -
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奋力抓项目扩投资
[2025-02-07] -
凝心聚力谋发展 同心共进谱新篇——热烈祝贺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
[2025-01-19] -
固原日报评论员文章 | 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25-01-16] -
固原日报评论员文章 | 一路通达圆梦想 坦途如虹向振兴——写在宝中铁路安国镇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之际
[2025-01-01] -
对促进西海固文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4-11-09] -
宁夏日报评论员:山海携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闽宁协作新篇章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