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评论员观察)
“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对西部地区而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既是使命所系,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
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就能“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五一”假期,西部地区旅游市场持续火爆。穿行贵州,波光粼粼的小七孔、繁花似锦的梵净山游人如织;游玩广西,钦州三娘湾的白海豚与船只伴游,北海红树林边赶海者云集;漫步新疆,众多河湖、山地、沙漠成为游客越野骑行、户外露营的热门目的地……不少西部省份依托好生态拓展文旅新空间,“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为游客尽享“诗和远方”提供便利,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活水,写就“生态颜值”变“经济产值”、“美丽风景”变“发展前景”的生动篇章。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等集中分布区。这里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宝库,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方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六个坚持”的重大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动西部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需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陕西秦岭的生态蝶变就是一个生动例证。这座“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的雄伟山脉,一度遭到侵扰,特别是违规违法修建的别墅,仿佛一块块伤疤,刺痛人心。拆违、复绿、矿山整治,健全秦岭常态化长效化保护体制机制,同时依托好山好水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民宿集群,如今秦岭陕西段生态状况评价为“优”“优良”等级面积已超过99%,绿色低碳转型之路越走越宽。这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对西部地区而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既是使命所系,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纵观西部,一朵松茸、一片油茶富一方百姓的故事不断续写,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旅游等产业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赤水河作为全国首个跨多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全国探索建立跨多省生态补偿机制积累了经验;内蒙古着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治理库布其沙漠,积极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就能“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实现“两山”转化,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云南个旧曾是“世界锡都”,后因矿产资源枯竭而面临发展困境。2022年,个旧市有色金属矿区开发项目被列入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以此为契机,当地开始通过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等方式带动产业发展。EOD模式推动收益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肥瘦搭配”开发,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思路。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大胆推进改革,探索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以法治保障、政策支撑、科技创新等为高质量发展擦亮绿色底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2亿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长江干流、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绿色版图不断扩大。鼓足精气神、跑出加速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节能降碳改造,定能把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造福人民、泽被后世。
相关新闻
-
书写劳动风采 创造时代荣光
[2025-05-01] -
固原日报评论员文章丨卅载接力“长征”路 百里壮行淬青春
[2025-04-03] -
回望来时路 再闯新高度
[2025-03-05] -
守住人间“烟火气”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能力
[2025-03-04] -
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奋力抓项目扩投资
[2025-02-07] -
凝心聚力谋发展 同心共进谱新篇——热烈祝贺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
[2025-01-19] -
固原日报评论员文章 | 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25-01-16] -
固原日报评论员文章 | 一路通达圆梦想 坦途如虹向振兴——写在宝中铁路安国镇至中卫段扩能改造工程开工之际
[2025-01-01] -
对促进西海固文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4-11-09] -
宁夏日报评论员:山海携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闽宁协作新篇章
[2024-10-25]